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讲义 第八章 专题五 核心突破二

2020-03-19 来源:榕意旅游网


核心突破二 掌握关键的补写能力

——合理推导,扣紧接上

解答语句补写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第二步是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示,推导出要补写句子的表达内容和形式;第三步是检查验证——代入检验,以求连贯.其中第二步是最核心的工作. 第一步: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1)该语段的中心是什么?其内部有着怎样的层次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段中心:惊蛰雷鸣.

层次思路:语段共五句,一、二两句解释惊蛰雷鸣不是昆虫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三、四两句解释惊蛰雷鸣的原因;第五句解释惊蛰雷鸣的地域差异.

(2)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示例)①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 ②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 ③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

解析 语段的中心话题是惊蛰雷鸣.第①处之前的“实际上”是对首句春雷惊醒冬眠的昆虫的说法表达转折之意,结合空缺处后文解释真正原因的内容,不难推断此处应填写“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一类意思的语句.第②处,前文“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提示空缺处说明的对象是关于“惊蛰雷声”的,再结合后面“是因为”句子的内容,可推断此处应填写“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一类意思的内容.第③处,根据空缺处前后“南北跨度大”“‘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的内容,可推断此处应填写“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一类意思的语句.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众说纷纭.有些科学家认为20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但有些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认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该语段的中心是什么?其内部有着怎样的层次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段中心:全球气候变暖是否与“温室效应”有关.

层次思路:语段共六句.第一句先提出话题.二、三、四句介绍了两种相反的观点:先说否定观点,后说肯定观点.五、六两句提出希望:我们应关注地球变暖并相信终有一天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

(2)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

答案 (示例)①但气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 ②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③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查的主要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但首先是阅读能力.做题时,首先要阅读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和脉络.应该说,语段的中心好把握,关键是弄清其脉络.脉络是作者思路的轨迹,分文脉和语脉,文脉指上下文内在的意义联系,不一定有语言标志;语脉是表达同一话题前后呼应、上下契合的词语线索,有明显的语言标志.理清了脉络,才能清楚语句之间的意义联系和语段内部语言之间的布局,从而为准确答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示 推导要补写的句子是做题的核心,它也分为三步:

第一步:依据所填句子的位置及其他暗示,推导所补写句子的类型和特点.

语句补写题要补写的句子总共有三句,尽管这三句在具体题型中千差万别,但是从它们在语段中的功能、地位看,无非三种类型:总提句、展开句(含过渡句)、总结句.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距地面10~50 千米的高空,臭氧是地球的卫士,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到了距地面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发头痛、胸闷甚至肺气肿等症状.除了对人体健康的伤害,臭氧污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臭氧浓度达到50 ppb时,全国冬

小麦就会减产413.2 万吨;而英国每年因为臭氧污染造成的材料损失也有1.74 亿~3.45 亿英镑.

答案 (示例)①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 ②臭氧就变成健康的杀手 ③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解析 语段的中心内容是臭氧的益处与危害.第①处,根据冒号后面的内容推断,距离地面的高度决定了臭氧的角色是正还是邪,显然空缺处应填写“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之类的语句.第②处,所属的分句谈的是臭氧在近地面的“邪”,空缺处所填内容与分号前面的“臭氧是地球的卫士”意思相反,再结合后面“引发头痛、胸闷甚至肺气肿等症状”可知,应填写“臭氧就变成健康的杀手”之类的语句.第③处,与前文“除了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构成递进关系,进一步说明臭氧的危害,结合后文内容可知,空缺处应填写“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之类的语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提更远的传说,只凭史籍记载,周代的宫廷教育科目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项——“书”是识字,当然属于语文;“数”的教科书《九章算术》一直与“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同科,是用语文的方式编写的;“礼乐”要训练,但观念、规范写在经书上,也要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其实也是高级语文.当时的宫廷教育分文武两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射御”在“礼乐”的覆盖下,也是要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所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周至今3 000余年,不可谓不早.中国古代社会制度虽然固化,但上古、中古到近古,内在的变化也很复杂.社会变,语文不能不变.但是,这样一门古老的课程,自然会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中国体式,保留着太多的传统,也形成了太多的习惯.

答案 (示例)①语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教育课程 ②射箭和驾车属于武科 ③一切教育均以语文为基础(或“语文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解析 语段谈的是一门古老的教育课程——语文,考生需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作答.第①处,从后文“不提更远的传说……周代的宫廷教育科目有……”看,此处要表现的是语文的古老.第②处,根据前文“文武两科”之说,参考后文“但是,‘射御’在‘礼乐’的覆盖下”,此处应填“射箭和驾车属于武科”之类的语句.第③处,前面的“所以”表明此处是对前文的总结,需填写一个总结性语句,如“一切教育均以语文为基础”或“语文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首先,依据所补写句子在段中的位置推导它们的类型.

如果空缺在段首,说明它可能是语段的起始句,起总领作用.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16题第①句就是这样的句子,应围绕总结性、提要性的内容组织答案.

如果空缺在语段中间,说明它可能是过渡句、衔接句,起承上启下、递进延展的作用,所补写句子应与上文或下文有紧密关联,需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如2017年全国卷Ⅱ第20题第②句就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句子.

如果空缺在语段末尾,说明它可能是个总结句,是对该句或整个语段内容的高度概括.如2016年全国卷Ⅲ第16题第③句就是结论句,所补写句子要具有高度概括性,需要顾及整个语段,有时要与总领句照应.

其次,抓语言标志.如总结句前多有“因此”“所以”等提示语. 最后,根据标点符号的暗示.

①问号.如果空缺前有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答句;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设问句或反问句.②冒号.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总提句;如果空缺前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总括句.③分号.无论空缺前或后出现分号,则所补写句子与前或后构成一个并列关系,可能句式上要与前或后保持一致.④逗号.如果空缺前是逗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衔接句,语意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延伸、承接、递进等.分号与逗号暗示前面可能是个展开句.

第二步:依据上下文内容及其逻辑发展,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在书写之前,要挑选青竹简,在微火上烤炙使之脱水,就是把竹简的水分蒸发出来.经烤灼,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人体出汗.经烘干的竹简易于书写,且不易为虫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汗青”后来引申为书册、史籍.

答案 (示例)①这种竹片称为“简” ②竹简表皮渗出水滴 ③所以称烘烤处理过的竹简为“汗青”

解析 语段的中心话题是竹简.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可知,此处应填“这种竹片称为‘简’”之类的语句.第②处,结合前后内容“把竹简的水分蒸发出来”“犹如人体出汗”可知,此处应填“竹简表皮渗出水滴”之类的语句.第③处,结合前文对竹简烘烤处理的说明和后文的“汗青”一词可知,此处应填“所以称烘烤处理过的竹简为‘汗青’”之类的语句.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传统的人机交互系统中,用户身处真实世界中,通过鼠标、键盘、显示器等传统设备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进行交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新开发的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被完全包裹在计算机生成的世界中,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仿佛融为一体.置身于虚

拟世界中的用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通过更为自然而友好的交互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研究人员为了增强人机交互的效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更好地实时监测参与用户的行为,并对其行为做出反应.

答案 (示例)①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完全隔离 ②无须通过传统的交互设备 ③优化参与用户行为的监测系统

解析 第①处,根据后文表转折的“而”和“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仿佛融为一体”可知,传统的人机交互关系中,“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完全隔离”.第②处,与下句构成并列关系复句,根据后文“通过更为自然而友好的交互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可知,空缺处在内容上应强调“无须通过传统的交互设备”.第③处,根据“实时监测参与用户的行为”可知,表达对象应该是“参与用户行为的监测系统”;因前文说“增强……效果”,故此处应是对系统做出“优化”,才能达到“更好”的目的.

要推导出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还是要依据上下文.这个“上下文”,首先指所补写句子的上句或下句,许多展开句的内容主要是依据它的上句或下句推导出来的.如上面第5题第①处主要结合下句“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尤其是句中“则”字的暗示,可知它应填的也类似“什么叫什么”的内容.对于总提句或总括句来说,它们固然要依据上下句,但有时需要更远的“上下句”.只有紧紧把握了“上下句”,才能确保写出来的句子在内容上扣得紧.

在考虑补写句子的内容时,一般情况下都要借助上下句的部分关键词语,不可全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第三步:依据上下文的语言形式,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具体衔接词语及表达形式,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它要求个人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诚信更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然而人们却也感受到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

答案 (示例)①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 ②对外恪守于“信” ③自己的周遭生活诚信缺失

推知所补写句子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依据的是上下文(主要指上下句)的语言形式. “上下句的语言形式”具体指:①语序要一致,②关联词语要搭配,③问句与答句相照应,④指代词要衔接,⑤句式前后要一致,⑥与前后句的词语要搭配.

在语段中,常常会出现内容上总分或分总的照应;关键词“即使、不仅、之所以、不是……”分别与“也、而且、是因为、而是……”照应;代词指代对象出现在前,代词指代句出现在后,二者之间也有照应的暗示.抓住了这些暗示信息,所补写句子的句序、句式甚至用词大致也可确定下来.

在语段中,常常会有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根据已出现的句式可以推知空缺处的句式,采用仿写句式法即可作答.

例如上面第7题.第①处后面有“那么”一词,表明是假设关系,故所填句子应含有表假设的关联词.第②处前面是分号,表明所填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前面句子保持一致,故应用“对外”一词.第③处要填的是“感受到”的宾语,故所填句子应与“感受”相搭配,不能使用“后果”“行为”“现象”“风气”“现状”等词语.

不少考生做此类题目,问题不是出在内容的连贯上,而是语言形式上,缺少必要的衔接词.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好好研究上下文的语言形式.

第三步:检查验证——代入检验,以求连贯

语句补写题所填句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只能来自语段,绝对不能脱离语段.根据这个原则,必须要对拟写好的句子作全面细致的检查验证,看是否自然巧妙、准确和谐;是否做到了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是否兼顾了事理的逻辑性、风格的趋同性、文体色彩的一致性.如语段是议论性的,就要表达得周密严谨;是说明性的,就要表达得简明清晰;是文艺性的,就要表达得典雅而富有诗意.总之,必须要代入原文读一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