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婚恋道德

2020-09-03 来源:榕意旅游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大学生婚恋道德

无机0901班 蔡星 200939110104

大学生婚恋道德

摘要:社会不断转变,各类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的婚恋道德出现错综复杂的状况。因此,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正确认识大学生婚恋道德的特点,结合婚恋实际,加强大学生婚恋道德教育是对我们的挑战,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婚恋道德 矛盾 责任意识 性爱观 正文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完善,取消了对大学生入学年龄的限制,特别是“禁婚”规定的取缔;加之《们道德观念的转变,对大学生的恋爱、结婚持有较为宽容的态度,大学生婚恋现象更趋普遍,其恋爱的方式日渐开放。“爱就是幸福,不需要修饰和掩盖”,这是当代大学生恋爱时推崇的准则,这其中蕴涵着多少值得人们思虑的东西。“校外同居族”、“周末情人”、“网恋族”等新现象在爱情的园地里出现。如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高校德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 一、 大学生婚恋道德现状

所谓婚恋道德,是指个体反映在婚恋中所必须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社会的多数群体认可和维系。现在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间,现实打破了以往道德的规范。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旧道德难以维系,新道德无从体现,在这样的道德真空下,我们发现婚恋道德的现状错综复杂。

(一) 恋爱行为大胆公开趋势与传统道德观念存在矛盾

大学生谈恋爱,应该不算啥新鲜事,只要走进校园,随处都能看到成双成对,比翼双飞的大学生情侣。令人惊讶的是,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已经有了巨大转变。“海誓山盟,天荒地老”的恋爱宣言已经远去,“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速食爱情遍地开花,如今的恋爱已经发展成了“练爱”。一方面,大学生情侣当众牵手、拥抱甚至亲吻举动随处可见;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德观念里对男女关系是非常保守的。这就形成了现代大学生恋爱行为的大胆公开与传统道德观念里对男女关系持保守态度的矛盾。 (二)择偶条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

在以人品、经济收入、容貌、文化水平、性格、能力、贞操和共同语言等多项条件为备选项目的大学生择友标准调查中,人品(64.7%)、共同语言(33%)、性格(41.7%)成为影响男女生择偶的共同首选因素,而能力(57.3%)在女生择偶条件中占一定地位,男生比女生更注重容貌。“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因素没有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趋于理性,注重人品、性格等个性特征,淡化容貌、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等感性要求;强调将志同道合和共同语言作为恋爱的基础。 (三)大学生婚恋责任意识淡泊

虽然有“恋爱是以结婚为目的的”传统观念,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恋爱的目的发生了变化,恋爱动机存在盲目性。近一半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并且有明显的从众心理;近10%的学生恋爱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都恋爱了”,自己也得恋爱,否则显得没有魅力或不正常;同时,还有近2%的学生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保持多角恋爱关系或关系模糊。恋爱动机的盲目性,导致交往双方缺乏充分的了解,易引起恋爱矛盾和恋爱冲突,甚至酿成爱情悲剧。这些动机的盲目性都体现大学生婚恋责任意识的淡泊。

(四)性爱观趋于开放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性”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恋爱产生于性的生理机能成熟,性的成熟使异性产生倾慕,彼此靠近交流的渴望。性爱是性的行为表现,从上面的婚恋程式讲这种性爱是恋爱、婚姻不可缺少的内容。

据查发现对“试婚”明确表示反对的只有12%,“随其自然”的占了大多数51%,表示“可以考虑”和“是结婚的前提”的占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未婚同居还是比较宽容的。 二、当代大学生婚恋现状原因分析 (一)社会观念的改变

随着尊重人性,自由恋爱成为社会的共识,大学生自由恋爱就被社会,家长,学校逐渐接纳,各类国外影视引进国内,不断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认知,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学生恋爱有宽松甚至放纵的态度,同时也影响到大学生自己对婚恋的态度,大学生恋爱从早些年的抵制到现在的放任,社会大背景的改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力度。 (二)教育转变

大学生恋爱的现象,各个高校制定了“不提倡,不制止,重在引导”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但基本上还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与相关的法律校规在新时期的变化有关。2005年高校禁婚令的解除,使许多高校对学生恋爱问题的管理似乎变得无所适从,对学生夜不归宿、留宿异性、在外同居等不同程度的违纪违规行为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处理起来也是比较手软,没有起到警示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起到了无言的助长作用,使一些大学生变得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三)大学生个人因素

如今网络文化盛行,各类混杂恋爱道德观念的出现,同时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传统道德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类新观念中挣扎,他们或迷盲或坚守。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婚恋道德状况复杂与矛盾。 三、婚恋观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的特点和现行婚恋观教育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使婚恋观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婚恋道德重塑,更能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1.大学生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需要与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的爱情,符合这个年龄段年轻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面对“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同时要教育大学生恋爱需要相互尊重,恋爱是恋爱双方两个人的事情,是相对私密的行为,恋爱双方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太过亲密的行为,否则不但让他们自己缺乏被尊重的感觉,更让身边的人对他们的不文明行为感到困扰。 2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我们应该告诉大学生,人是社会的产物,要考虑来自社会道德的规范,自由恋爱并不代表“瞎恋”,不是儿时玩的过家家,更不是滥情;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只谈恋爱不结婚”,只是一句空洞的爱情宣言,婚姻始终是恋爱的最后归属;恋爱虽不神圣圣洁,但至少不是功利化的“借船出海”;恋爱不仅仅只有性,还有情感,责任,道德,一份完美的恋爱应该贯穿着责任和道德。

3婚恋观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将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道德教育融入婚恋观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西方的“性解放”与“性自由”思想,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加强恋爱与婚姻统一性教育,培养婚恋责任意识;树立恋爱婚恋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恋爱、婚姻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受平等、忠诚、尊重、负责等基本道德的约束,又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参考文献:《影响大学生婚恋责任意识的客观因素分析》—湖南社会学

《生命伦理学视角议大学生婚恋的道德教育》—中国医学伦理学 《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一份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社会调查 《中国大学生的性爱观念与性行为》—潘绥铭 《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中国知网 学习论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