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分析
2023-02-04
来源:榕意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8卷第7期 人 民 长 江 Vo1.38.No.7 200 7年7月 Yang ̄e River July. 200r7 文章编号:1001—4179(2OO7)07—01l8—03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分析 李金凤 胡清义2 熊泽斌2 (1.河海大学岩土所,江苏南京210098; 2.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在现场实际的开挖地形和填筑方式条件下,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工程进行了施工模拟和水库初期蓄水仿 真计算分析,并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复杂加栽路径下,水布垭面板堆石坝体和混凝土面板应力 变形性状符合一般规律;模拟加栽过程越真实,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越接近;堆石体的应力变形与应力历史(或 应力路径)有关,在计算中,应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实际加栽路径;蓄水前后水布垭整个坝体工程都处于安全稳定 状态。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加栽路径;应力历史;水布垭水利枢纽 中图分类号:TV698.1 l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维有限元模型。邓肯E—B非线性弹性模型能反映堆石体加载 过程中的应力路径,同时由于其广泛应用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要了解坝体在施工期及蓄水期应力和变形的性状,需进行 确定材料参数的试验技术和方法也较为成熟,因此,本文对面板 坝体的应力变形分析。有限元分析是目前进行该项分析最常用 堆石坝进行数值模拟时,采用邓肯E—B非线性弹性模型。趾 的手段。大量实际工程表明,设计阶段有限元计算结果往往不 板和面板采用线弹性模型。在面板和垫层之间以及面板和趾板 能精确定量确定堆石坝的变形,与施工阶段或运行阶段观测结 之间设置无厚度的Goodman单元。在进行网格剖分时采用的基 果相差较大 。造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值之间明显差别 本单元为八节点六面体等参单元;考虑到面板堆石坝的几何边 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实际坝体体形与设计阶段坝体体形的差异 界和材料边界比较复杂,同时利用六节点三棱柱单元和四节点 和规划填筑过程与实际填筑过程的差异是其中最主要的两方面 四面体单元来适应边角部位的变化;在材料间模量相差较大情 原因。目前,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已完工,进入了蓄水发电的运行 况下,在其界面上设接触面单元以实现两者的相互作用。本文 阶段,为了工程的安全运行及研究的需要,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 建立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最大剖面有限元网格、坝体三维有限 分区分期填筑和水库初期蓄水进行模拟仿真计算以及坝坡稳定 元网格分别如图2、图3所示。本文根据现场施工进行仿真加 分析验证是必要的。本文研究了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在现场特定 载,加载示意图见图4,采用的邓肯E—B非线性模型计算参数 条件(开挖地形和填筑方式)下不同时期产生的坝体应力和变 与设计阶段的一致。 形,并与施工期原型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复杂加载路径下面板坝应力变形仿真模拟 2.1工程概况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33 m,坝顶高程409 m,坝轴线 : 长660 m,坝顶宽度12 m。大坝上游坝坡1:1.4,下游综合坝坡 ~/ 1:1.4。根据坝体各部位工作及受力条件,填料来源及其特性, 图1水布垭面板堆石坝材料分区 坝体填料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填筑区:I A(粘土铺盖层)、I B (盖重区)、ⅡA(垫层区)、ⅢA(过渡区)、ⅢB(主堆石区)、ⅢC (次堆石区)和ⅢD(下游堆石区),分区如图1所示。 为了监测大坝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工作状态,在坝体及面 板内埋设了变形、应力、温度等多种监测仪器,对坝体进行了多 方面的现场监测。 2.2复杂加载路径下的仿真模拟过程 图2大坝主断面有限元 本文结合现场特定条件(实际开挖地形和填筑方式)建立三 收稿日期:2007—05—09 作者简介:李金凤,女,河海大学岩土所,博士研究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期 李金凤等: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分析 119 图3大坝三维有限元俯视 图4加载示意 3计算结果分析 3.1坝体应力变形性状 表1给出了本文坝体计算结果,包括坝体位移与大小主应 力情况。计算中,本文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是在实际开挖地 形条件下建立的,同时,本文的计算还近似模拟了实际复杂的加 载路径,计算结果表明,竣工期坝体沉降最大为2.23 m,蓄水期 为2.42 m,都位于坝体中部偏下游部位约1/2坝高处,图5为工 程竣工期坝体最大剖面沉降位移等值线分布。竣工期与蓄水期 坝体的最大沉降位移为坝高的0.95%~1.04%,在已建工程观 测值范围内。图6为水布垭面板堆石坝主监测断面3个高程坝 轴线处测点布置示意图,图7是测点SVOI一18的计算值与观测 值的沉降时程曲线。图中线形表明,本文计算结果与现场观测 结果十分相近,这不仅说明了本文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也说明有 限元计算中,模拟实际加载过程越真实,计算结果越可靠,同时 说明了堆石体应力应变与应力历史或应力路径的相关性,也就 是说,如果仿真模拟过程中,施工次序(加载过程)偏差较大时, 可能会引起计算值较大的偏差。顺河流向位移,竣工期与满库 蓄水后,上下游坝体都基本上以坝轴线为界向上、下游位移,只 在满库蓄水后,因水压作用,向上游位移值变小,向下游位移值 增加,这符合坝体水平位移一般规律,与实测结果规律也较一 致。总体上,坝体沉降位移与水平位移都合乎堆石坝体的一般 变形规律,变形值大小在可控制范围内,蓄水前后坝体是安全 的。 表1水布垭面板坝坝体有限元计算成果(坝体) 竣工期,坝体大主应力最大值为2.89~3.18 MPa,出现在坝 底中部,小主应力最大值为0.96~1.02 MPa,出现在坝底中部略 偏上游位置;满库蓄水后,大小主应力最大值略有增加,变化不 大,最大值出现位置变化也不明显,这与坝体变形的变化情况一 致,坝体应力水平一般在0.5以下,这说明坝体稳定性很好。 图5竣工期最大断面垂直沉降(单位:cm) 图6主监测断面坝轴线处测点布置示意 2OO l5O oo 曝 5O O 1 2 3 4 5 6 7 8 某施工期/月 图7对应工期SVO1一l8测点处沉降量对比 3.2面板应力变形性状 面板应力与变形是计算的难点和关键问题之一,图8为竣 工期及蓄水期面板挠度变化示意图。从施工期面板挠度变化情 况看:竣工期,挠度两个最大值峰值出现在一期面板中下部和二 期面板中部,最大值为26.2 cm,从量值上看,面板变形相对其它 同量级工程的情况偏小,但面板的变形规律和量值大小与观测 结果也很相近。另外,一期面板和二期面板靠近周边缝部位有 较大范围的面板产生向上游方向变形,使得面板出现了一定范 围的扭曲,这一现象可以作为施工期面板产生裂缝的反映之一; 满库蓄水后,面板挠度变化不大,最大值出现位置没变,量值稍 有增加,在水压作用下,整个面板都向下游方向变形,扭曲现象 消失,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面板变形性态对面板有利,说明蓄 水有利于控制面板裂缝;从图看出蓄水对三期面板影响不大,三 期面板变形蓄水前后都很微弱,这说明对于面板变形控制来说, 重点应放在坝体中下部面板变形控制上。 图8面板挠度 图9~12为面板应力分布情况,竣工期,面板轴向压应力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0 人 民 长 江 2007生 大值3.55 MPa,蓄水后也仅为4.55 MPa;拉应力最大值蓄水前后 分别为1.02 MPa和2.08 MPa,如图9和1O所示,靠近周边缝附 近出现拉应力的范围较大,这与面板在这一区域内产生的扭曲 变形相一致。竣工时顺坡向拉应力主要出现在二期面板靠周边 缝附近,蓄水后三期面板周围也有拉应力出现。 图l2蓄水期面板顺坡向应力(单位:MPa) 杂加载路径下,面板的应力变形值相对其它同类工程较小,蓄水 前后,面板是安全的,但面板的扭曲变形导致的大面积拉应力情 况应加以重视。 图9竣工期面板坝轴向应力(单位:MPa) 4结论 在现场实际的开挖地形和填筑方式前提下,本文对水布垭 面板堆石坝工程进行了施工模拟和水库初期蓄水仿真计算分 析,得到如下结论。 (1)在竣工期和蓄水期,水布垭大坝坝体最大沉降为坝高 的O.95%~1.04%,在已建工程观测值范围内;面板变形、面板 轴向应力和面板顺坡向应力都较小;蓄水对一期和二期面板应 力变形有利,对三期面板影响较小。 (2)在复杂加载路径下,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坝体和混凝土 图l0蓄水期面板坝轴向应力(单位:MPa) 面板应力变形性状符合一般规律。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模拟 实际加载过程越真实,计算结果越可靠。堆石体应力应变与应 力历史或应力路径具有相关性,因此在计算中,应尽可能真实地 模拟堆石体加载过程。 (3)蓄水前后水布垭整个坝体工程都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进一步验证了水布垭大坝工程的蓄水安全和运行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吴兴征,栾茂田,辛军霞.修正邓肯模型及在面板堆石坝应力与变 形分析中的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增(1):1098~ 1102. 图l1竣工期面板顺坡向应力(单位:MPa) [2]刘萌成,黄晓明,高玉峰、堆石料强度变形特性与非线性弹性本构 整体上看,蓄水前后面板应力变形变化不大,拉压应力等值 模型研究.岩土力学,2OO4,25(5):798~802. 线主要分布在一二期面板范围内,三期面板应力等值线较少,应 [3] 田堪良,张慧莉,骆亚生.堆石料的剪切强度与应力一应变特性,岩 力分布现象与面板变形相一致,与观测结果也较相近,在实际复 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4):657~661. (编辑:徐诗银) (上接第114页) [4]段建立,郑颖人.一种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硬化剪胀土模型.岩土 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443~ 力学,2000,21(4):360~362,366. 446. [5]沈珠江.理论土力学.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1O]程展林,丁红顺.论堆石料力学试验中的不确定性.岩土工程学 『6] 吴为义.颗粒材料组构关系与本构关系的研究,见:博士研究生学 报.2005,27(1O):1222~1225. 位论文.1988. [11]付志安,凤家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7]钟晓雄,袁建新.颗粒材料的剪胀模型.岩土力学,1992,13(1):l— 1993. lO. [12]郑颖人.岩土塑性力学的新进展一广义塑性力学.岩土工程学报, [8]程展林,丁红顺.堆石料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4,26 2003,25(1):l~lO. (4):473~476. fl3] 沈珠江.土体结构性的数学模型一2l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岩 [9]沈珠江,左元明.堆石料的流变特性试验研究,见:第六届全国土力 土工程学报,1996,18(1):95~97. (编辑:赵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