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7-06T15:53:13.5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作者: 刘建鹏
[导读] 呼吸重症以呼吸严重障碍为基础表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需要予以辅助通气保持呼吸状态[1],减轻肺功能受损程度。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应用在呼吸重症病人中的效果。方法:用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呼吸重症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常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大通气量(47.45±0.31L)、潮气量(695.52±91.34ml)、肺活量(1.88±0.24L)以及动脉氧分压
(78.52±3.32mmHg)都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3.35±4.56mmHg)较对照组更低(P值<0.05)。结论:呼吸重症治疗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法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肺功能与呼吸状况。 【关键词】 呼吸重症;无创机械通气;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239-01
呼吸重症以呼吸严重障碍为基础表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需要予以辅助通气保持呼吸状态[1],减轻肺功能受损程度。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气体交换功能,使通气量维持稳定,本文为了分析其应用在呼吸重症病人中的效果,选取患者共120例,详细内容见正文描述。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医治的呼吸重症病人中选出120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用电脑随机编码的方式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 观察组(男:女=32:28)——年龄区间:48~76(68.52±3.32)岁。 对照组(男:女=31:29)——年龄区间:49~78(68.24±3.16)岁。 两组病人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抗感染、止咳、祛痰、吸氧等,结合病人实际症状确定重点治疗内容,清除感染源。
观察组:常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用无创机械通气代替常规治疗方案中的吸氧,结合症状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对吸氧浓度、呼吸频率灵活调节,一般上述两项指标分别控制在30%和18次/分钟,持续监护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情况,适时撤机。 1.3 观察项目
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潮气量、肺活量)。 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计数、计量资料用SPSS20.0软件卡方、t检验,P<0.05代表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
如表1,两组治疗前的三项肺功能指标相差不大,P值>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通气量、潮气量以及肺活量都比对照组高,P值<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都是非常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初期的重视度都不高[2],容易发展到呼吸重症阶段,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尤其是老年病人,肺功能弱,一旦患病,就会危及到生命安全。
抗感染治疗、镇静治疗、止咳化痰再配合氧气支持治疗是呼吸重症的常用治疗方案,其中氧气支持治疗(通气治疗)在方案中属于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呼吸状况,吸氧属于目前常用的通气呼吸技术[3],但是实际上氧气供应量并无法很好的维持呼吸。无创机械通气是比较新颖的一项通气技术,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支持。该技术原理是,利用无创呼吸机为肺部提供气体,人机配合度高,可以使氧消耗量降低,提高通气、气体间的交换功能[4],改善呼吸机疲劳症状,此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还能够缓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增加肺泡充气,避免出现肺泡萎缩的情况,有利于肺水肿症状的缓解。总之,其应用在呼吸困难病症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老年病人,肺功
能差,加上其他器官功能的衰退,用无创机械通气法不但可以改善症状,并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安全性较有创机械通气更高,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结果部分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三项肺功能指标、两项血气指标都优于对照组。
由此可知,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应用在呼吸重症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各种症状,效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陈涵,张秀丽,陈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9):3223-3225.
[2]史广超.噻托溴铵和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应用在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2):138-139.
[3]张燕军,蒋立桦,陈志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失败的原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8):1043-1045. [4]李倬.重度急性左心衰病人无创机械通气改善症状及氧合状态的作用探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2):55-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