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没有你》观后感范文
我想电影最火的魅力就是能把一个故事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完整地呈现出来。比起那些用高科技带给人们强大视觉冲击的影片,我更偏爱的是电影用朴实的镜头记录生活,不刻意夸大或扭曲,只要把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就能感人,引人思索,给人启迪。因为电影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毫无疑问,我爱上了《不能没有你》。
影片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来自高雄红毛港渔村的中年男人李武雄,于7年前与同居女友生下一个女儿,随后女友不告而别。随着女儿的长大,入学问题到来,他想要为女儿办理户籍登记时才发现其同居女友早有结婚登记。依户籍法规相关规定,女儿的父亲不能登记为李武雄。为了争取女儿的抚养权,他来回奔波,四处寻求协助,最终却一无所获。无助的他选择了抱着女儿从台北天桥往下跳,结果被警察成功拦阻,并因此与女儿分离,于是这位父亲就开始寻找女儿。后来,女儿来到父亲打工的地方,电影最后留给观众的是父亲复杂的表情和女儿的背影。
影片中警察、执法人员看似少了点人情味儿,但他们有错吗?没有。他们都是秉公执法。法律当然更没有错,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但法律毕竟只是写在纸上的苍白的文字而已,它终究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现实,无法解读千变万化的情感。
戴立仁导演说:“这部电影并不单单是要让大家去同情这对父女的处境。”但这是每个观众内心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情感。父亲曾经劝说妹仔回到妈妈身边,就在此时,妹仔瞪着双眼,愤怒地望着父亲,推开父亲,径直地跑开了。父亲到处寻求办法使妹仔能够留在自己的身边,在中国台湾南北部多次来回奔波,最后竞徒劳无功,就连最后一次到高雄找小学同学(某议员)寻求帮助所带的水果,都被警察误认为是某些危险品,父女俩被带去警察局,最后发现是误会。允许他们离开时,警察还给父亲的竟是一盒已经拆开并且全部水果已被戳烂的礼盒。看到这些片段,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父亲不能没有妹仔,难道就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一起吗?
一切都因为这个社会有法律、有规则,对于生活在这个体制化、规范化的社会中的我们来说,是否也会一天一天被这些有强制力的东西所束缚,而感到无可奈何呢?可没有法律,这个社会又会无比混乱。所以,我想我们应该为自己找一种存在的方式,即使是一种艰难的存在的方式。
为什么这部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如此巨大?是因为它内涵丰富而深刻?是因为它的感情单纯而真挚,还是因为它的叙事简单而精妙?我很庆幸它获得了金马奖,这代表世界上最弱势的群体也还有利益诉求的空间。但为什么这种社会上较为普遍的现象却总是要靠特定的方式才会引起人们关注?是我们对日常的苦难视而不见,还是我们平时太不关注生活?我想我们应多关注一些现实,关注我们自己及周围人普遍却又痛楚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