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官林中学创建于1938年,六十多年风风雨雨、薪火相传,使官中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几代官中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凝聚了历久弥新的官中精神;“育英救亡”铸就一代校德师魂,“破庙苦读”开创了发奋向上的传统校风。
官中从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历经奋斗,于1997年3月被正式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官中师生以此为新起点,负重拼搏,开拓创新,一年一个台阶,为学校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我校自1995年就明确提出了“走精于素质教育之路”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自主成才”为目标,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主导下,立足创新,锐意改革,学校在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中紧紧围绕办学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双向互动的创新实践,不仅着眼于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自主”为特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良好氛围中自主成才。以人为本,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办学之本,以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本,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造就大批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新人,从教育创新走向创新教育。
1998年经验收我校被命名为无锡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1999年被授予“全国体卫工作会议优秀现场组织奖”,20xx年荣获“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20xx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透视我校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方面具有鲜明官中特色的创新性工作:
一、以教师为本,创新动态的教师培养和管理模式,铸师魂,练师能,实现学校发展与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统一。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和生命,教师不仅要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更要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塑造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之外,更需具有完美人格。为此,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来促进教师的成长及发展。
1.三项工程,环环相扣,让青年教师“速成”。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青年教师,特别是教龄不足五年的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了让青年教师尽早度过“预备期”,我校采取了系列化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①青蓝工程。青年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素质及努力外,必须靠老教师的帮带。我们把组建教师共同体、推进青蓝工程作为培养措施,让新分配或新调入的教师和学校的教学骨干结成教学共同体,骨干教师为导师,导师不仅要负责传、帮、带,而且要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成绩负责。我们规定:老教师的每节课都要作为示范课来上,新教师必须先听课后上课,同时骨干教师要经常查检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作出即时的指导。这样就极大地缩短了新教师入门的预备期。让新教师借助导师这架“人梯”速成。
②新秀成才工程。这是年轻教师培养的第二步。新教师在入门、达标,度过预备期后,为了让他们在自身教育生涯的初始阶段有一个好的起点,满足他们发自内心的成功需要,激发他们更大的创业激情,促进青年教师的整体提高,我们每隔一两年组织一次教学新秀的评比,有演讲、写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的竞赛,更有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及教育理论的考试,更有课堂教学的考核,通过协时半学期的跟踪评比、树典型、立榜样,用成功来激励青年教师速成。
③青年教师的综合考评。每五年一次,对教龄在五年以内或到我校工作不满五年的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考评,这是一次更全面、更彻底的考核、评估。其目的有二,一是通过考核小组的“会诊”,对每位青年教师五年来的发展、成长作出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一是为下阶段的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准备。
这五年,相对人的一生来说是短暂的,但对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我们牵之把握了新教师这五年,使我校新教师的“成材率”明显加大。
2.名师工程,荐贤举新,促骨干教师早日“成名”。
没有名师,成不了名校,但是名师的成长,又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早日跨入骨干教师、名师的行列,我们在教师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凸出“名师工程”的实施。
①加强校本培训,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学习外语、多媒体教学技术,现在在青年骨干教师已有10多名教师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有四五位教师正在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为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智力背景。同时组织骨干教师依据自身的特长,确定一个学科类的专题,围绕这一专题,每学年做到“五个一”研读一本教育专著,上好一堂研究课,作好一个学术讲座,写好一篇科研论文,带培一名青年教师,他们在学、思、讲、上、带中深化课堂教改经验,不断积累研究成果,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②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为了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向更高的人生目标冲刺。我校推出了“校级学科带头人制度”,由教师自我申报,考核小组对照条例评选,两年一届,逐年考核,职责与利益挂钩。这既是荣誉,也有实际利益,但更多的是责任,两年考核均合格,则给予重奖。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推动他们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③分层指导,总结提升。根据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培养方法上也注重因人而异。对教有经验,育有成果的教师,我们注重在理论上帮助提高,指定教科室对其教学状况进行调研总结,上升为理性材料,推广其教学模式,对名师学科带头人则采用“名师会诊”的方法,对他们成长努力方向提供意见,引导教师走出自身发展的高原期,逐步成长为长于上课,精干研究,乐于指导的骨干教师或有理论观点、有教改成果、有独特风格的“名优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