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
今天给你写的这封信,本来是不打算写的,一则你上大学后,学业生活各方面都打理的不错,我觉得没有唠叨的必要;二则有些事真的让我觉得德性不够,没有了说教的资格。但是,我今天还是决定把这封信写出来,因为不管怎么说,我是你妈妈,有些话不说出来总是好像有一些心事放不下。这封信加上前面的两封信,算是我对你学业、情感、事业三个方面的一个完整交代,以后就真的老夫甘拜儿为师了。
前两封信谈了情感、学业,这封信谈谈事业。
长辈总喜欢和晚辈煞有介事地谈论事业,其实事业是个啥东西谁也说不清,但它又确实是时刻困扰着每个人的一个东西。简而言之,多数人认为成功的事业就是在人生的竞争中获得别人的认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譬如财富、权利、学术成就甚或江山美人等等。但我觉得这个事业观是非常不健全的,因为从历史的经验看,这样的事业成功者,他们的人生过程往往并不完美,甚至往往饱经沧桑,所以才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说。我认为成功的事业并不是人生最终得到的那些俗物,而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生存状态。换句话说,在你的生命过程中,如果能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生存状态,那么你的事业就是成功的。我这样说好像是说了一堆废话,其实你仔细想想,这两种不同的事业观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前者重在结果,后者重在过程,且最后是殊途同归的。
那么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才算是一个优秀的生存状态呢?以一种理想化的标准衡量,我认为应该有两点:一曰物质自由,二曰精神自由。当然,世界上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绝对自由,即使那个相对的自由也非常不易,这需要两个方面的齐头并进才能达成,一个是能力,一个是心态,二者缺一不可。
先说物质自由的能力和心态问题。
我多次与你说过,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生活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自觉地让你的学识与现实生活对接,在现实中为你的学业找到用武之地,而不是躲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当然在这个对接的过程中,你也会获得强大的生活能力,从而使物质自由成为可能。就哲学而言,大众的看法哲学是一个大而无用的东西,事实上哲学是真正的人学,,谁的生活都离不开哲学,让哲学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生活对接,为大众服务,是你们学哲学的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前几天看了你们南京大学哲学系xx届毕业生及老师们的一些留言,觉得他们离真实的生活还是远了点。
再谈心态问题。在这里我说的心态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由的态度。任何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都不是无中生有的,一来自天性,二来自人生的体验和学识的积累修正。一个人如果没有获取一定物质的能力,囊中羞涩,他肯定不会有一个所谓的物质自由的心态。相反,只有丰富的物质,朱门肉臭,而没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力量驾驭它、平衡它,不仅不可能有一个物质自由的心态,相反会成为人生的负担和羁绊,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对于物质自由的态度,我的建议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能力),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有了道,有了度,自由可得也。
再谈谈精神自由。精神的自由来自于对世界的好奇和解读世界的能力,这其实也是一个能力和心态问题,我觉得这方面正是你们的长项,读了那么多书,让你的精神世界足够丰富,也让你有足够的能力与这个世界对话。但是,现实的悲情也常常让哲学家们心灰意冷,因为他们太聪明了,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看到了世界的残破却毫无对策,最后只好无为厌世,甚至一了百了。这又何必呢?美与丑,善与恶都是一个相对的存在,世界是唯物的,但有时正是唯心的思想像太阳一样赋予了万物色彩与温度。在此,我想重复我曾经送给你的一句话:我们所有的努力,并不仅仅是为了探究事物的真相,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用一颗好奇的丰富的心去感知生活,让智慧的翅膀充满爱的能量,这是一个人精神自由的不二之路,也是你们作为学者面对芸芸众生所应承担的使命。
最后把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送给你: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祝生活愉快!
爱你的妈妈:
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