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9高考优秀作文
雄鹰接受了天空的辽阔,所以它俯瞰大地;雨儿接受了小溪的叮咚,所以嬉戏于水间。人也一样,有时只有接受了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接受
雄鹰接受了天空的辽阔,所以它俯瞰大地;雨儿接受了小溪的叮咚,所以嬉戏于水间。人也一样,有时只有接受了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王安石曾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人生要向前看。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困难,有的可以自行解决,可有的棘手的问题就需要他人的帮助。有的人分得清帮助和施舍,接受帮助拒绝施舍。可有的人自负,把别人的好意当做怜悯、同情,不接受。试问自己,你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走出困境吗?如果有就最好不过;如果没有,就放下你的自尊,诚心接受他人的帮助。
接受也不是一味接受,没有人愿意让别人一直在自己这里索取。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帮助,高考满分作文反过来有一天,别人有困难时也会接受我们的帮助。这样才能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温暖走在每个人的身边。
当然,我们也应明白接受怎样的帮助。对于一箪食,蹴尔而与之,是对自尊的一种践踏。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这是一种施舍,而且明显带着一种轻视。这时,我们要竖起自己的自尊,宁可饿死也不接受这样的施舍。
一位富人为三家穷人捐钱,一家欣然接受;一家表明会偿还;而另一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施舍,不接受。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预料。我最赞成的是第二家,他们没有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接受了别人的好意,也没有认为这是靠山,表明有一天会偿还。他们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接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词不断涌现。有团队,有合作,不就是在前行的道路上接受他人的帮助吗。接受别人的帮助不代表你弱,没有能力。而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代表你很强大,不需要。所以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接受,该接受什么。把别人的帮助作为自己达到彼岸的有力工具。
作为年轻气盛的中学生,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太多外物来辅助让我们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所以,学会接受。
为富当仁
白手起家,所以他懂得穷人的艰辛。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是因为他知道社会并不是处处平等,并不是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这就是为富当仁的代表,是富豪们学习的典范。
他为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为此他一定也很高兴;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为此他一定会很满足;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为此他并不感到难过,相反地,他认为这一家人很有骨气,他可以为这一家提供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困难。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以真情实意去帮助他人,即使遇到他人的不屑,也不会灰心,而是以其他方式去帮助他人。
“暴力慈善家”陈光标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一个富豪,他热爱慈善事业,他承诺死后会“裸捐”,这都说明了他是一个活雷锋。但他的行为很让人不解,他要求受捐的人拿起钱来合影,要求受捐的人集体赞美他。假如他也遇上这三家人,他的钱会有人要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他是富翁,但他不怀善意,陈光标只是通过散钱来标榜自己,并未真正做到为富当仁。他只是为捐款这件事在忙碌而不是为慈善在奔走。
为富当仁,方可万世流芳。为富当仁,才可仰不愧天,俯不愧人。高考满分作文在人有难之际,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即使送出的只是掌心的暖意,受惠者也会认为你是个富有的人。
拉古迪亚的礼帽感动过无数人,他也曾像这位富翁一样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他在法律之外给予老奶奶的帮助不但使她摆脱了生活的困境,更是给予了她心灵的安慰。偷面包养活三个孙子没有错,错的是城市的制度和冷漠。拉古迪亚是一个富者,他让接受帮助的人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是真正的为富当仁。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但正是因为不公平,有人站出来帮助弱者,有人站出来维护正义。正是因为不公平,才会使富翁积极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做了一回为富当仁的表率。假若人人都怀有一颗“为富当仁”的心,世界难道不会更好吗?
施与受的学问
刘震云有言:“中国是个人情的社会。”的确,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人情是司空见惯的交往情感。而交往中的两大要素——施与受,此中蕴涵的人情学问可就多了。
一位热心于慈善的富翁欲向三个贫困家庭施助,而三个贫困家庭的接受方式各有不同,一个家庭欣然接受,一个家庭礼貌谢绝,还有一个家庭接受但承诺偿还,这个富翁的施善之心固然值得称赞,而这善意的回复却是大相径庭,这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探索。
施,是给予,是付出,是一份情意的交托。对有需要的人,不求回报的施如沙漠中的一抹绿,及时而又令人感怀。可施,不意味着施舍,孟子谴责过那高高在上的施舍之心,的确,作为施的一方,在行事上具有主动性,可若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就让人生厌了,施也讲究方式,如陈光标那昭告天下的施善行为,高中作文不过是一种虚荣和抬高自己的手段罢了。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金妍儿在日本地震翌日便捐出3亿日圆赈灾,却在一年后日本红十字会公布善款名单才为人所知。这样默默的奉献,才让人感到善意。
施的方式讲究,而受的心理同样值得探讨。
受,是接受,是拿取。是一种感怀的领受。受在行事上具有被动性,比起施来,受背后的心理活动更为复杂,有些应该施助的人却没有接受,往往是心中那不甘接受施舍的自尊起主导作用。的确,有时拒绝这种“受”并不仅仅因为自尊心——陶渊明除去官职隐居山林,“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志向不同而拒绝的受。
有施才有受,但若不受,施也成立不了。所以施者要注重方式,考虑到受者的心理,同时调整好施的心理,这才是良好的施。敬老院的老奶奶们一天被洗七次脚,这就是一拨拨志愿者错误的施。而受者要有自己的意愿,不可盲目地接受施。无条件的接受施只会使自己陷入无形的桎梏。官员、执政者更应该拒绝带有表演性的、走过场的施,而致力于建设好的慈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弱势群体之类的问题,这才是人民公务员、人民公仆真正应该做的。
在贫富差别的社会里,施与受关系总是存在并频繁的进行着。施者要有善心爱心的施,不必强迫受者受;受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自尊等考虑受,不必一味的接受他人的施。在考虑他人的情况下施,在接纳对方情意的、或者作出偿还回报的前提下受,这才是施与受关系方面的金玉良言,人情社会里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