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愚人节”,这个节日在当下的中国,几乎可以是妇孺皆知了。而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讲得却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
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博大精深,涵盖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农业社会文明,也蕴藏着五千年民族的人文情怀。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强调着一种精神。
我今天要讲得是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四月四或五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称踏青的好时候。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在古代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比如蹴鞠、植树、放风筝、扫墓、插柳、射柳、斗鸡等。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在一些地方扫墓也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述的就是清明节这一特殊的气氛。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节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20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清明节的由来其实也是一个感恩的历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和介子推君臣相依为命的故事,有史书记载,也有口口相传。而想起介子推毅然割肉饲主的故事,深藏着忠君固本的思想。重耳执政后即为晋文公,晋文公对介子推忘却后又幡然醒悟,最后又费尽心机以求感恩报德。这个节日的来历正是感恩的过程,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
谈到感恩,我们不由的会想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与水生火热,为了给我们创造美好生活,他们牺牲了自己。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的先烈表现出最忠贞的气节,最丰富的感情,最高尚的情操。今天沐浴着和平阳光的我们,绝对不能忘了这些先烈!而清明节,则是我们缅怀先烈,知荣誉,学习先人、先贤崇高精神的节日。
当然我们不能只感恩于那些已经牺牲的先烈或者已逝的先人,我们更要对身边生活着的亲人、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如果清明节能成为我们真正的“感恩节”,岂不美事一桩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