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指春天万物生长,夏天正是生长旺盛的时候。生长本身是一种能量、动力,属于阳的范围,生长需要很大的阳气来鼓动,所以春夏要补阳;而秋冬季节则进入蛰伏阶段,要保存,不能外泄,所以秋冬就要养阴。
“早点儿睡,晚点儿起,睡到太阳晒屁股。”
睡眠对于孩子来说意义很大,孩子是在睡中长的。在冬天,睡眠是一种很好的养“藏”方法,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早早睡下,第二天太阳晒到屁股才起,让他睡得足足的,这可不是犯懒,这是在为春生、夏长储存能量呢!
《黄帝内经》中说,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冬天的气机是向内闭藏的,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扰动阳气,做把已经收藏了的阳气再抽调出来的事儿。早睡是为了尽量收藏,晚起是尽量避免耗散。“必待日光”是指一定要等太阳升起来,天地的阳气出现、人身的阳气出现(比如自然醒),才开始活动、工作。
“吃温性食物,吃应季蔬果。”
冬季气候寒冷,在饮食上要增加热量,以抵抗寒冷,保证身体健康,储藏能量,为“春生夏长”作准备。所以,冬天可以适当多些吃温性的食物,比如羊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时令进食,也就是说,最好以应季食物为主要来源,尤其是蔬菜、水果,尽量不要吃反季节的蔬果,这是中医养生所说的“顺时养生”的要诀。
“暖和就行,不要过热,否则会‘泄皮肤’。”
冬天要“去寒就温”,就是要避开寒冷,尽量在温暖的地方待着。因为待在寒冷的地方,阳气就不得不被从内里调动出来,用以维持体温了,所以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孩子,一定要保证他的背暖、肚暖和脚暖。
中医认为,人的背部是阳气汇聚之处,喜温恶凉,寒、风之邪最易侵犯而致病,所以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就是保护脾胃,如果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
脚部则是阴阳经穴交汇之处,是阴经走得最多的地方,而且神经末梢丰富,对外界最为敏感。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所谓“寒从脚下起”,就是这个道理。
冬季保暖要注意尺度,即要保证温暖,但不能过度。古语有“冬不炉,夏不扇”,意思是说夏天就应该出汗,不要怕热;冬天不要过于接近炉火,温暖就行,不能太热,否则容易出汗而“泄皮肤”。因为我们人体气机的宣散都是从皮肤出去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呼吸系统。中医讲的皮肤包含两个层面:皮和毛。皮主收敛,毛主宣散。对于人体而言,要收敛大于开泄。如果开泄了皮肤,人体的元气就会丧失,而且丧失得很快,到了春天,元气就无法生发。
专家告诉你冬天要养“藏”,是指身体内部的积蓄,为来年的“春生”作准备,而不是说真正让孩子藏在屋里,整个冬天都很少出门。可以在中午温度相对比较高、阳光较充足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