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主题——感恩
这个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徐鲁的着作《感恩的心——翅膀下的风》,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正如后记上所说的——伟大,深厚和无私的恩情,是任何旋律,任何音符,甚至任何文字都诉说不完,也感激不尽的。感恩,是一个永恒的,永远不会终止的主题。
是的,感恩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我一直不明白,为何这本书的书名会这样复杂,可当我翻到后记的时候,我明白了,原来这是两首诗歌,一首是感恩的心,另一首是翅膀下的风,我最欣赏的还是这首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据说,这首歌源自一个真实的令人心碎的故事: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一直和生病的妈妈相依为命,虽然妈妈早出晚归,但每天都会带一块年糕回来给她,在那样穷苦的家里,一块年糕已是无比的美味了,只是有一天,窗外下着倾盆大雨,天色已晚,妈妈还没回家,小女孩出去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妈妈,可不幸的是妈妈已经离她而去了,小女孩看到,妈妈的手里仍然握着一块年糕,她哭了,在雨中用自己的语言一遍遍地唱着这首《感恩的心》,直到妈妈眼睛完全闭上。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真挚感人。母女的感情血浓于水,就像一首老歌里所唱的:“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我的心,黄昏时刻的背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为何命运要如此捉弄人,让一个无法倾诉,无法宣泄感情的人来承受这样大的痛苦,先是父亲离开了人世,后来最后一个依靠也相继离她而去,试问,这样一个又小又懂事的人,能不值得我去尊敬吗?她能将苦将痛都藏在心底,在母亲逝世的时候用她的歌声来安慰母亲的亡魂,所以我认为,这样的人就应该得到世人的尊敬。
人的一生,往小了说,那就是,小时候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学时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时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之恩等等。这些是什么,都是别人对我们的恩情,那么我们就应该对他们怀有感恩。
很多人会问,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素质。感恩是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产生的一种责任心情,使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形成和谐。在这种和谐氛围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平心静气地对待每一件事情,自觉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其实感恩也是对爱的一种表达,感恩之中蕴藏着一份做人的谦虚和真诚,一种对他人的感谢与尊重。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人生道路,曲折坎坷,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我们能不心存感恩吗?我们能不思回报吗?真正的感恩应该从美德和真情中生成,表达爱的愿望和善的回声,感恩不是简单的投桃报李,而是为了永修友好,共建和谐。就像这本书中的这篇文章——《一生的邀请》,这篇文章中的特雷莎修女,她愿意一生都在做那些需要帮助人的手臂,永远为最微小的那一个而做,哪怕自己只是一支小小的不显眼的铅笔——只是一件小小的工具。一个人自觉自愿地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也许他并不希望能有对等的回报,但承受奉献的一方却有责任对做出奉献的一方给予回报。这是道德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其实,社会越回报个人的奉献,个人就越乐于奉献,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越多,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保障和幸福也就越多。这也许正是我们应当心存感恩、学会感恩的道理所在吧。就像文中的特雷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为这世界做奉献,她并不要求有什么回报,只想为世界做些奉献一样。让我们以感恩的心情面对工作和把握生活,用感恩的心情回报企业和社会,用感恩的心情去对待每个人,我们的生活便会显现出更多的善意和美好,我们的社会便会增添更多的和谐与公正。
六年级:孙昊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