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粮食干燥与储存情况调查报告
聊城市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粮食作物主产区,耕地面积达801万亩。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654万亩,平均亩产535.2公斤,总产量达350万吨。20__年玉米种植面积561.3万亩。为做好聊城市粮食干燥与储存的调研工作,市局组织了调研小组对规模化种植面积100亩以上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及具有机械烘干能力的合作组织、大户及公司等进行实地调研,共发放收回调查问券21份。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粮食干燥与储存现状
我市粮食收获后,20%的小麦直接出售给面粉厂或粮商,80%的小麦留作家用或待价而沽,除国有粮库外储存时间最多不过一年;玉米进行干燥处理后,根据市场行情卖给淀粉厂、饲料厂,收购出货短平快,以走量为主,自家使用很少,除国有粮库外储存时间不超过9个月。粮食收购流通主要由私人完成,受条件制约,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很少参与。
(一)小麦干燥与储存
近年来,随着小麦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市小麦收获基本在蜡熟末至完熟期进行,主要有田间干燥与晾晒干燥两种形式,基本不用机械烘干。
1.田间干燥。今年三夏期间,因为缺少晾晒场地、农村劳动力短缺、作业时间紧等原因,我市有70%以上麦农采取小麦干透后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直接入库储存。田间干燥受小麦干湿程度1
不均影响,品质会有所下降。
2.晾晒干燥。据走访调查,全市约有30%的小麦在蜡熟期收获,含水量较大,必须经过晾晒干燥后才能入仓储存,其中约有2/3的小麦经过1天晾晒可入仓,1/3的小麦需要晾晒2-3天才可入仓储存。晾晒时,种粮大户一般选择场地晾晒,而散户大多在自家庭院或房顶晾晒,只有不到1%的小麦在乡间道路上进行晾晒。晾晒干燥需要投入的劳动力及劳动强度较大,石子、杂草等杂质掺杂较多,尤其在沥青道路上晾晒还会造成交通危险以及粮食的二次污染,直接降低小麦品质。
3.机械烘干。今年,茌平县八仙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了2台粮食烘干机,主要用于玉米烘干,价格22万元/台,购机补贴
3.6万/台,以煤作为燃料,工作炉温在40℃左右,作业效率15吨/炉,每小时烘干0.7%的水分,作业成本0.02元/斤。为做好设备调试,三夏期间,合作社提前收割了510吨小麦进行机械烘干。机械烘干后的小麦色泽鲜亮、杂均少、含水量均匀,品质较高。
4.储存情况。我市小麦储存半年以上的以国有粮库、大中型面粉厂为主,主要收购100公里以内的优质小麦,对小麦含水量要求较高,在12.5%以下才能入库散装储存,其储存量约占全市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面粉厂开展了粮食银行业务,即麦农可一次性出售小麦,也可以臵换成面粉等产品分期提取;农户自家储存约为40%,主要采取袋装囤粮的方法储存;各级粮商以倒手经营为主,只进行中短期储存,约占总产量的10%。国有粮库、大中型面粉厂储存设施完备,部分粮库已实现全程自动化,损失率在2‰以2
内,农户、粮商储存损失在2%左右,总体损失较小。
(二)玉米的干燥与储存
根据当前我市玉米品种及种植习惯,玉米收获时含水量较大,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才能出售,其干燥方式主要有囤子风干、晾晒干燥、机械烘干三种。
1.囤子风干。目前,囤子风干的玉米约占总产量的65%。当前大部分农户将玉米剥皮后直接放入囤子进行风干,一般到11月份达到储存标准,天气不好的年份推迟到春节前后,直接脱粒入仓。囤子风干节约场地,省事省力,但干燥速度慢,受天气影响较大,存放不当,容易霉变。
2.晾晒干燥。一般有场地的种植大户收获玉米后直接进行晾晒干燥,达到干燥程度后直接脱粒入仓;没有条件的农户,先将玉米入囤风干一段时间,再分批脱粒晾晒,达到干燥程度后直接入仓。晾晒干燥速度要快于入囤风干,但需人工定期翻垛,雇工报酬每人每天至少100元,受天气影响较大,翻垛不及时容易造成玉米发霉现象。
3.机械干燥。一台25吨烘干机,作业成本0.03元/斤,每天烘干效率在100吨左右,破损粒在2%左右,能满足5000亩粮食种植面积的干燥作业,可臵换出50亩晒场,作业效率是普通晾晒场地的10倍以上。通过烘干设备干燥的玉米,含水量均匀、杂质少、品质高,部分饲料厂家仅收购通过烘干设备干燥的玉米,价格高于自然干燥玉米0.2元/斤。机械干燥集脱粒、烘干、收集于一体,节约了大量土地、人力资源,加快了粮食流通速度,减少了粮食在晾晒过3
程中的损失,提高了粮食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
4.玉米的储存。根据调研情况,我市储存玉米在半年以上的,一般以饲料厂、淀粉厂库房散装储存为主,约占总产量的60%以上,农户及粮商储存量各占20%。目前粮商及农户储存粮食主要是露天存放,划定区域后铺底、砖围,上覆防雨篷布,地面无硬化措施,受天气环境影响较大。20__年秋后天气阴湿,玉米一直不能自然干燥,出现不同程度的霉变,粮商损失在10%左右。去年我市玉米总的损失率在5%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烘干设备及储存建设投入成本高。据调查,目前我市没有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烘干机销售企业也相对较少,购买量不多,机具价格较高,尤其是附加配套资金多,基本没有补贴,一般农户很难买得起。如一台25吨容量的烘干机,一般在40万元左右,购机补贴12万元,烘干成本每吨在60元左右,所需配套设施(有厂房、变压器、运输槽、脱粒机等)需要资金一般在40-60万元。粮食储存环节规范化程度低,储存设施简陋,一般都是直接堆放和露天存放,建设标准化储存库费用高,一个室外粮食钢板仓造价更高,单底座就得40万,全部配套要200万左右,如果没有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普通农户很难接受。
(二)干燥和存储建设用地审批难。粮食烘干和储存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政策支持力度小,用地审批困难。目前,我市干燥和存储场地大多位于公路沿线,做为临时租赁地块经营,按规定不能进行建设施工,最基本的地面水泥硬化和烘干塔设备建设也不允许,4
导致粮食干燥和存储场地受限。
(三)集中烘干的运行机制不完善。一是烘干机适用性不强,具有固定性,仅能用于大批量粮食作物的烘干,辐射范围限于周边地区,对于每天吞吐100吨的烘干设备来说,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闲臵状态,而粮食远距离运输造成成本过高,可操作性不强。二是烘干机批次烘干吨位一般在15吨以上,除粮食大户外,一般农户所产的粮食通常不够一仓,需要和其他农户的粮食掺在一起,但各家粮食的水分、品种、品质等不同,导致烘干很难统一控制。
(四)烘干机实际操作技能欠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多数农户在购买烘干机过程中简单了解学习操作技能,实际操作中自行摸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粮食浪费。如20__年,东阿县大桥镇先锋农机合作社购买了一套25吨以上的烘干设备,在秋季玉米烘干过程中,由于炉温控制不当,造成了25吨玉米“糊锅”,直接经济损失超5万元。
(五)融资难。目前,我市没有单独对粮食烘干设备及储存的贷款,只能走普通商业贷款路子,设备不能作为抵押物,只能拿房产、地产进行抵押,而农户房产有限,地产审批比较困难。
三、发展趋势及建议
(一)加快烘干机的研发进度。鼓励支持农机生产装备企业研发生产经济、实用型烘干机,使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热效率高、生产率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一是可以使用多种燃料的烘干机,如电、柴油、煤、天然气和秸秆等,以增加适应性。二是一机多用,除能烘干粮食外,也能烘干诸如大豆、花生、中药材、食用菌等多5
种农产品,具备杀菌、消毒等多功能。三是应具备全自动计算机控制系统,水分检测、烘干速度、燃烧温度、定时停机、定水分停机等安全保护控制由计算机完成,这对有效控制粮食品质,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作用。四是小型化,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可发展装机容量为2吨的小型烘干机,方便广大农户购买。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粮食烘干和储存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购臵补贴力度,在农机购臵补贴政策对烘干和储存设备的补贴额度基础上,将烘干和储存配套设备设施列入补贴范围。增设烘干作业补贴,解决粮食烘干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建议省、市设立专项补贴资金,总体补贴比重达到50%以上。
(三)解决土地使用难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粮食干燥与储存用地按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将粮食干燥与储存设施建设纳入到建设规划当中进行通盘考虑。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对流转期限10年以上并签订流转合同、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现代农场和农业企业等进行政策、资金扶持,因农业生产需要建造仓库、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均可在其流转土地范围内按流转土地面积1%左右比例申请使用生产配套设施用地。
(四)构建集约化经营模式。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行粮食烘干和储存集约化经营,科学引导大型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联合粮食加工储存企业开展订单作业,实现由单一的经营模式向种植、收购、烘干、储存、出售“一条龙”经营模式转变,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粮食损耗和成本,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6
(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演示、宣传、培训、服务等各种方式,推广烘干和储存设备。加大农产品干燥和储存技术培训力度,培养技术型人才,加强售后技术服务指导。适时召开现场演示会,提升农户认知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组织,大力宣传粮食烘干和储存在粮食减损和为民增收上带来的社会效应。
(六)建立、完善金融支持机制。加大金融部门支持力度,出台、完善农机贷款业务支持办法,鼓励经营主体购买先进、适用的粮食烘干机械和建设标准化储存库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