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三天。
2024年元旦是周一。由于元旦只有一天假,因此不需要调整工作时间。只要在2023年12月30日、31日(周六、周日)基础上继续在2024年1月1日放假1天。1月2日开始正常上班。
元旦并没有不能吃的食物,元旦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可以自由地享受美食,但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健康,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
暴饮暴食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种不正确的饮食习惯特别容易发生在节假日期间,过度的饮食加重了胃部的消化负担,造成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等,引发一系列的消化疾病。
酒精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如果饮酒过量,超过人体对酒精的解毒功能,大量酒精在人体内贮积,就会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因此要适量饮酒,避免酗酒行为。
在元旦期间,人们可以适当地享受丰盛的美食,但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健康,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同时,人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来调节身体,保持健康。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公元21世纪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公历元旦于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
每年阳历的1月1日为元旦,“元”表示开始,“旦”表示日,即“初识的日子,新的一年的第一天”。现在的元旦是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上日、正日、正朔、正旦、三始、岁朝、履端、开元、元辰、元春、新年、元朔
上日
在上古时代,元旦又叫上日,《书·尧典》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上日乃朔日,古特指正月初一。”
正日
东汉时期,元旦又叫正日,《四民月令》记载:“正月元旦,是谓正日。”
正朔
东汉时期,元旦在汉朝又叫正朔,《礼记·大传》记载:“正谓年始,朔谓月初,故以此称一年之始日”。
正旦
后汉时期,元旦又叫正旦,《后汉书·陈翔传》记载:“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
三始
东汉时期,元旦又叫三始,《汉书·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惧。以其为岁之始,月之始,日之始,故云。”
岁朝
东汉时期,元旦又叫岁朝,《后汉书·周磐传》记载:“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李贤注:“岁朝,岁旦。”
履端
在南北朝,元旦又叫履端,《哀江南赋》记载:“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幼学琼林·岁时》记载:“履端是初一元旦。”
开元
在南朝,元旦又叫开元,《梁书·武尚纪》记载:“今开元发岁,品物惟新,思俾黔黎,告示安旧新。指新年开始,故称。”
元辰
在晋朝,元旦又叫元辰,庾阐《扬朝赋》记载:“岁惟元辰,阴阳代纪;履端归余,三朝告始。”
元春
在宋代,元旦又叫元春,《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隋元会大飨歌》记载:“展礼肆乐,协此元春。”
新年
在宋代,元旦又叫新年,吴自牧《梦粱录·正月》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元朔
在唐朝,元旦又叫元朔,《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记载:“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谓一年之第一个朔日,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