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雪口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2023-07-21 来源:榕意旅游网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又称雪口病,是由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临床表现以口腔、舌面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白假丝酵母菌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肠道、阴道、皮肤等处,新生儿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或被污染的乳具感染而致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高起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可波及整个口腔黏膜,甚至到咽、气管,可危及生命。本病多见于新生儿及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病儿。

本病中医学称“鹅口疮”。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有虚实之分。实证为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浊之邪,蕴积心脾。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脾脉络于舌,心脾积热,上熏口舌而发病。虚证多由胎禀不足,如早产儿生长发育尚未完善,皮肤娇嫩,容易损伤皮肤黏膜,引起本病。又如病后失调,久泻久利,津液大伤,脾胃亦虚,气阴皆耗,虚火循经上炎而致本病。

【必备名方】

1.清热泻脾饮:黄连1.5克,黄芩3克,栀子3克,生石膏(先煎)6克,生地黄6克,赤茯苓6克,灯心草3克。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3克,瓜蒌皮6克,以通腑泄热;口干喜饮者,加石斛6克,玉竹6克,以养阴生津;发热者,加金银花9克,连翘9克,芦根9克,以清热;小便短黄者,加木通6克,生地黄6克,以清热利尿。

2.清热养阴散加减:生地黄8克,黄连3克,木通6克,淡竹叶8克,栀子6克,金银花8克,连翘8克,薄荷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3次分服。大便结者,加火麻仁10克,大黄6克,以润燥通便;口干舌燥者,加天花粉6克,麦冬8克,以养阴润燥;扁桃体红者,加板蓝根10克,射干6克,以清利咽喉。

3.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8克,山药10克,山茱萸8克,牡丹皮6克,泽泻8克,茯苓8克,麦冬6克,石斛8克,天花粉8克。水煎服。四肢厥逆者,加附子5克,肉桂3克,以回阳救逆;冷汗多者,加黄芪10克,白参(磨调)5克,以益气固表;大便溏者,加白术10克,六神曲10克,以健脾止泻。

4.参苓白术散:人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山药10克,白扁豆12克,莲子9克,砂仁(后下)5克,炙甘草4克,陈皮5克。水煎服,每日1剂。烦躁不眠、口舌偏红者,加黄连3克,以清伏热;胃纳不佳、乳食不化者,加六神曲10克,麦芽10克,山楂10克,以消食助运。

5.银翘白虎汤加减:金银花8克,连翘6克,石膏8克,知母6克,荆芥6克,薄荷6克,板蓝根8克,山豆根8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3次分服。咳喘者,加前胡6克,苦杏仁8克,以止咳平喘;喉中痰鸣者,加川贝母4克,瓜蒌皮6克,以清热化痰;大便结燥者,加大黄6克,天花粉8克,以通腑气。

【名医指导】

1.产妇有阴道真菌病时应积极治疗,避免生产时传染给婴儿,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注意吸奶后的口腔卫生,每次喂奶后再喂温开水,可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避免真菌生长。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该清洁双手,严格消毒奶具,先用3%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奶具约30分钟,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母亲哺乳前,可用沾有1%碳酸氢钠溶液的纱布清洁乳晕和乳头;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

4.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婴儿室应注意隔离,以预防传播。

5.幼儿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机体抵抗力。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6.新生儿口腔有鹅口疮,可用棉签蘸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或用1%甲紫涂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药物每日可涂3~4次。一般2~3日鹅口疮即可好转或痊愈。如仍未见好转,应到医院儿科诊治。

7.婴幼儿患病期间,妈妈要控制自己喂奶时间,每次喂食时间不超过20分钟。同时避免使用安抚奶嘴。

8.患儿卧床休息,给予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食物,多喝水,帮助解毒发汗,还要保持皮肤及口腔的清洁卫生。忌刺激性食物,海鲜和动物蛋白性食物。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9.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防止消化道菌群失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