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大学近两年的生活,平淡而又充满乐趣。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些都让我迅速的成长起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会默默承受失败的痛苦,学着长大。
从刚入学时对学习生活的完全不适应,到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从学习工作相互冲突,被两者弄得焦头烂额,到能很好的协调两者关系,较好地做到学习工作俩不误;从遇事后简单的断定是非,到多方面深入地看问题,不再妄下结论;从……这些改变,我经历了不算长也不算短的一年,现在回头去看自己大一时的日记,不仅为那个茫然、焦虑、不知所措的自己感到可笑。但谁没有这样的成长过程呢。
学习上,我想得很简单,以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后学好课本里的知识就能取得好成绩,万无一失了。可第一学期下来自己的成绩却并不理想,这才真正认识到很多老师多次劝告我们的话:尽管学校图书馆的书又旧又少,但这不能成为你不去泡图书馆的理由。大学的知识,能从老师和几本基础的教科书上获得的真是少之又少,老师教的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而大量知识的积累却需要你们去通过泡图书馆而获得。
新的学期一到来,我就翻出从前没用过的借书证,开始了泡图书馆的生活。只要是没课,我总会到图书馆去坐坐,看看有关专业的期刊杂志,或是读读小说。大量的阅读,使我的知识面拓宽了,见识而不再只局限在那几本基础的专业书上了;更使我在课上能够深切的理解老师讲的东西。更值得高兴的事,自己的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在刚入校时我还参加了团委的学生组织,并一直坚持到现在,在我看来,大学的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她所包含的内容不应仅仅只有学习。
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我充满热情地在团委视频工作室和青年人大报社工作。这两个组织都属于团委的宣传部门,和我自身的专业——广播电视新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不仅成为了我参加团学活动的平台,更是我将课本上的理论用之于实践的试验田,是我挥洒青春,实现自我价值的小天地。
在这里,我和每一个人真诚地协作、共同努力,积极地参与学校各项新闻活动的报道工作。每当我获悉哪个院有讲座,哪个学生组织有大型活动,或是某校领导参加了哪些活动,如新闻学院的Rorbet.Plodge学术交流会、商品协会举办的北大教授司马南讲座、一二九、辩论赛、校长接待日、20xx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等等。我就拿着摄像机和三脚架提前赶到活动地点,进行拍摄和采访工作。
活动结束了,可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呢——采访主办方,采访参与的同学,采访活动的主角,之后回到我们视频的小工作室里,开始新闻稿的写作,接着是为新闻片配音,将拍回来的素材导入电脑里进行编辑工作。
几个小时后,一篇新闻稿件就成为了可看可听的电视新闻!每当这时,虽然已是累得筋疲力尽、头昏脑胀,但那种成就感却是我心头发热,不把劳累放在心上。我想这也是我一直坚持下来而没有退出的原因吧。在视频工作室工作的同时,我还负责着团委“人大青年网”中“新闻快递”、“最新专题”、“院系风采”等版块的新闻编辑和上传工作,并担任青年人大网络部的主编。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可以说我的收获良多。我在视频工作室完成了许多片子的拍摄和制作工作,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其中包括了像《歌影年华》和《辩论赛之全明星赛》这种大型活动的全程录制,也有像招聘会、团学活动、校长接待日等多条短新闻的播报。在今年的寒假,我还提前十天赶回学校和视频工作室的其他伙伴一起完成了专题片“20xx团学回顾”的采访和编辑工作。之所以能够甘心情愿的在这里投入大量精力,而没因工作量太大而退出,我想那大概是一种新闻情结吧。说白了,就是对新闻工作的一种热爱,一种执著;对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自豪感。
这就是我现在的基本状态——快乐而充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