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判刑12年能减刑几年,法律有些什么规定

2023-10-04 来源:榕意旅游网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减为无期徒刑,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减为25年。减刑规定:被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执行一年半以上可减刑;两次减刑间隔一般一年以上;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第一次减刑为2-3年,再减刑间隔一般不少于2年。判刑12年减刑多少年需参照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缓期二年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减为无期徒刑,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减为25年。

减刑间隔为: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为: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执行一年半以上方可减刑;两次减刑之间一般应当间隔一年以上。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次减二年至三年有期徒刑之后,再减刑时,其间隔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二年。被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比照上述规定,适当缩短起始和时隔时间。上文就是关于判刑12年能减刑多少年这个问题的法律规定

拓展延伸

判刑后的减刑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

判刑后的减刑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是指在被判处刑罚后,根据特定条件和程序,被判刑人可能获得减少刑期的机会。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减刑的方式包括假释、暂时出狱、减刑假释和减刑执行等。具体减刑年限的计算和规定因案件性质、刑罚类型、判决情况等因素而异。例如,在特定情况下,被判刑人可能通过积极表现、改造表现、重大立功等途径获得减刑。然而,具体的减刑幅度和条件需要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进行裁定,同时也受到法律的限制和规范。因此,了解判刑后的减刑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对被判刑人和其家属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人权保护。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缓期期间未犯罪,减为无期徒刑;而且由于其重大立功表现,刑期减为25年。减刑的具体条件和幅度根据刑罚类型、判决情况等因素而异。了解判刑后的减刑政策和法律规定对被判刑人和其家属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人权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 第三十条 减刑建议由监狱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减刑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六节 减刑 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