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班主任的工作总结 篇22

2024-07-18 来源:榕意旅游网

  近半年来,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改革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参与其中,悟于其中。我深知,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理念的更新和支撑,更需要实践的探索和跟进。我本人在整个过程中都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下是我本学期的工作总结。

  一、转变观念

  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们常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但真正能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中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反思和实践,我试图通过自身、学生和家长理念的转变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第一,时代发展要求班主任必须摒弃“管、卡、压”的传统僵硬的工作方法,应放眼未来,树立科学育人、情感育人、艺术育人的新观念。班主任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新课改下学生必备的素质。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作为课改的直接推动者,班主任首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运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来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促使班级真正和谐发展。我始终坚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使其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的理念。我深信,课改缺少班主任观念的转变将举步维艰。

  第二,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作为课改的直接参与者,学生更应该转变学习观念。然而,经历了20xx年之久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突然让他们去适应一种新的模式,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挑战。但是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需要。为此,我做了以下努力:1.通过班会向学生讲解“金字塔学习理论”等科学理论;2.在设计导学案时强化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重要性的的理解;3.在课堂上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证明“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以进一步证明相关理论的科学性。经过不懈的努力,学生对新课改理念经历了一个由抵触到接受再到深层理解的过程。

  第三,家长是班级管理的监督者。课改缺少家长的支持就会大打折扣。课改不仅要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更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为此,对家长我做了以下工作:

  1.通过家校通向家长宣传新的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实效性;2.在家长会时进行课改专题讲解;3.通过实践操作让家长认识到新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后期的调查中发现,约90%的家长都能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做法。

  二、实践探索

  课改不仅需要观念转变,更需要扎实去推进。在班级管理实践层面我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了解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教育教学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成长体现出来,这就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为此,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从学习态度、压力、情绪、休息、娱乐、理想、家庭等方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据此划分学习小组,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做到从实际出发。

  本次调查有喜有忧:“喜”的是:1.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很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

  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强;3.组内合作学习兴趣很高;4.对教师有新要求,希望老师能够在小组遇到疑难问题时挺身而出。“忧”的是:1.仍有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2.部分学生时间观念不强;3.部分学生对新模式有抵触心理,主要因为个性的不适应。

  第二,小组建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课堂才能高效起来,灵动起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小组建设的核心。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我以小组建设为突破口来推进班级管理。

  1.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如:座位次序、基础扎实、学习氛围浓厚、女生多男生少、成绩层级性明显等),结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思维特点的互补性、性格的亲和性以及学生本人意见的情况下,我采取了“2-1-2”的模式,即每三人成立一个讨论单位,每6至8人为一个小组,每个讨论单位的三名同学成绩均衡,中间的学生在成绩和个性方面更为突出一些,起带头作用。每小组设一名组长。

  在整个小组建设中,我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进行真实而有效的交流,能够从其他组员那里得到帮助、获得启发,能够与其他组员合作进行高效而精彩的展示,能够在互动和展示中得到知识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

  2.指导各组制定符合学科特点、适合班情和组情的小组核心精神或公约,每位组员都有分工,并承担学科带头人角色,具体有以下职责:(1)以身作则、正直公正、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本组本学科的学习任务;(2)有集体荣誉感,思想上要求上进和敢于担当的精神;(3)对本学科有带头作用;(4)应及时向任课老师反映本组学生思想动态;

  (5)可以有选择性地向任课老师提出有利于本学科的可行建议。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特色。

  3.明确组长职责。组长是一个组的领头雁,他的职责在于调动本组互动的积极性,控制互动的有序性,提醒组员课堂行为的规范性,并带领本组与其他学习小组进行积极竞争,提升课堂效率。具体有以下职责:(1)要起到榜样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2)要负责预习笔记的检查,确保预习实效,在小组活动中发现没有积极认真参与讨论的同学要及时指出;(3)要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对组员提出明确要求,组织好组员对将要展示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预展,对每节课每位学生的展示做好公正的评价,并及时公示;(4)要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关系,发挥小组长在老师和组员的桥梁作用,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关系,充分发挥组员的特长。

  4.做好课堂评价。新课改模式下的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机制。根据本班实际,结合学校的总方案,我制定了本班的评价方案。本评价方案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了各小组综合评价表(见表2),共分为7项:考勤、学案、合作、展示、质疑、检测和纪律。其中,考勤、学案、纪律和检测属于常规评价项目,重点对合作、展示和质疑进行评价。这三项评价对学生大胆发言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很高,一部分性格内向和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占优势。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做了以下努力:(1)通过教师上课主动提问,逐步带动;(2)对学生的提问、猜测,我们都要予以鼓励和引导,增强学习动力;(3)一般性的浅显问题可以不急于解答,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找出解答问题的思路,使学生既敢于解疑又能质疑,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鼓励他们争辩,畅所欲言,各抒己见;(4)模糊“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思维创新,提高能力。每周都会对各小组情况进行汇总,形成总表进行对比,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展示明星和质疑明星。

  5.为配合小组评价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制定了小组挑战书,并将其公示在班级荣誉栏内,以起到时刻督促的作用。

  第三,常规管理

  在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常规管理需常抓不懈。在借鉴他人成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也在不断努力。

  1.落实学校常规要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山海关一中有很好的课堂、自习课、礼仪常规和“八禁”等。这些规定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硬性要求,是必须要遵守的。常规是好的,关键看落实。为了让这些规定能落到实处,我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利用班会进行常规学习,时时提醒;二是增加惩罚措施,比如违纪可罚抄常规(罚写遍数要合理),或者背诵语文相关文章等。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最终要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目的;三是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形成良好的氛围。四是根据高三学生实际,我们自己编写了一些具有鼓励性的标语,如:入班即学习,提笔即思考,下笔要规范,规范成习惯,方法出效率,改正就进步,目标是方向,精神是动力,全力赴高考。

  当然,常规管理需要奖惩并进。本校生源现状告诉我们,仅仅靠“奖”只能起到一部分效果,“惩”也必须跟上。这就需要学校的相关制度的健全,比如学生违纪程度和相关处理等级都需要有明文规定并且切实落实。

  2.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班主任在班级舆论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班级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班主任要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做到表扬深入人心、批评有理有据。班级建设中,通过典型示范和班主任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班级具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舆论。

  3.加强家校沟通

  教育的成功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因此如何做好家教沟通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的确是个难题。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这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二是尊重家长,以诚相待。人际沟通是双向的,你对家长的尊重会带来家长对你的尊重,进而为班级有效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础;三是充分利用家校通,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要让家长知道你一直在关注着他的孩子,这是建立家校互动的良好的平台。

  4.开好主题班会

  过去的班会大多都是我亲自搜集材料,设计班会流程。新课改以来,随着观念的转变,我确定班会主题和具体流程后,把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学生,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能力也得以锻炼。

  通过努力,新课改已经初见成效,班级管理也以新的面貌呈现。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实践和观念转变有机结合,教学目标一定会顺利达成。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