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干透造句

2022-05-03 来源:榕意旅游网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干透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在工作时,他们的状态也截然不同:网球捡球员和运动员一样大汗淋漓,而水球捡球员因为经常入水身上总是没法干透

2、时间像水一样慢慢地从每个人身上覆盖过去。那些潮水的痕迹早就在一年一年的季风中干透,只残留一些水渍,变化着每个人的模样。

3、由于腻子都是碱性,受潮洇水后会返碱,墙面干透后容易出现黄色的痕迹,特别是墙面湿干交界处,痕迹最为明显。

4、如果浇水不足,会影响生长;浇水过多,会使枝叶徒长或烂根死亡;所以浇水时要做到“干透浇足”。

5、福州一名资深的古琴教师王光磊介绍,年代久远的木头干透,制成琴后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产生音色变化。

6、这棵桃树一人多高,树干透着紫红色,极其光洁,柔软的枝条上,长满了褐色的娇嫩的骨朵。

7、杨伯伯把石棉布打开,已经干透的照片自己主动从锌板上跳下来,画面上蒙着一层亮光,光鲜无比。

8、用干湿两用砂纸把旧漆磨掉,刷去打磨的灰尘,用干净湿布把表面擦净,待干透后,再重新刷上面漆。

9、她在钓鱼杆后边的墙角,胡乱寻出一双夏天干透了的雪鞋。

10、竹楼四围是干透的竹篾笆,屋顶盖的是陈年干茅草,火借风势,烈火异常凶猛。

11、由于手腕和脚腕锁着铁链,已经磨破,血迹干透,结成了痂。

12、腻子干透再刷乳胶漆,瓷砖可泡水。

13、这时,漆器晾了大半夜,还差一点儿才干透,师父拿手蘸灰,一点儿一点儿洒在柜子里,确定粘瓷实了,扭头接茬儿睡觉去了。

14、我将这枚鸡蛋握在手中,感觉温温的,上面沾的鸡屎还没有干透

15、然后把这些干透的馒头块放到石碾上轧碎成粉末状。

16、等到南瓜都干透了,就该做瓜柄和瓜叶了,做好以后会粘到南瓜上去。

17、把拖把用混了一点胶的水浸湿,倒过来干透,再倒放就抵抗地球吸引力了。

18、她说,只可惜了之前精心准备的尿布,因为湿答答的天气,一直挂在油汀上没有干透

19、熬是牛肉棰捣去筋,加姜桂盐腌干透的腌肉。

20、武仲平实在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写过这篇鸿文,可那上面的字迹又分明就是他本人的,连墨迹都尚未完全干透……

21、尽管它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干透,但你能得到足够坚硬牢固的漆面,可以拿去打磨,也能满足水贴对平整程度的要求。

22、浓情夏日,满目翠绿,缎面般宁静的湖水,天鹅绒般的草坂,翠生生的好像一幅还未干透的水彩画。

23、尽管它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干透,但你能得到足够坚硬牢固的漆面,能经得起打磨,也能满足水贴对平整程度的要求。

24、泥砖在使用前必须彻底干透。这是必需的,目的是使房屋的墙不缩水或开裂。

25、清洗完毕的经版以吸水纸衬垫,泡沫塑料、五合板,再压上小沙袋,待经版干透,撤除沙袋,这样可预防少量水分引起的木材变形。

26、画家把他几幅精美的油画雇用货车运到展览会场去。他特别叮咛司机:“小心点!画上的油彩还没干透。”司机说:“没关系,我穿是的旧衣服。”。

27、说罢,已拿起菱悦刚写的字签,墨迹还未干透,只见上书一阕小令,便默诵出来“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