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4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12:27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如果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就会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不否认,从人道主义上说斩杀数万降军败将确实不合规矩。但从整体战局出发,这数万人则是未来湘淮军的隐患,杀之以绝后患。如不杀降,李鸿章也并无影响。只要控制好八王,解散太平军,八王也只能听着。至于奏折中说八人日后生变,不过是托词而已。至于杀八王,全是看程学启而已,程学启是李鸿章手下一员猛将,战功无数。但是,程学启是从曾国藩手里借来的,李鸿章爱才不想还,所以极力笼络程学启。
或者说是清军内部勾心斗角的结果. 李鸿章拿下苏州,肯定用了很多非战斗手段,包括诱降,包括各种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保证,这些保证 一旦被自己的政敌利用,朝廷一旦审判这些降将。所以才先斩后奏, 没有了人证,,这仗怎么赢的全靠自己的一张嘴,避免自己的奏折和降将们的口供不一,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况且这些降将八成都是个死,与其拉到北京游街然后凌迟,还不如死在李鸿章手里。
李鸿章很为难,不杀留着他们就像是留着一个定时*,杀了又会受到*上、道德上的谴责,很可能还会丢掉官位。但最终他还是选择杀了他们,所幸的是李鸿章对时局和人性的把控让他赌对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12:27
因为他身上背负着清*给的压力,多方面的压力下,他自然是扛不住,所以只能杀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12:27
对于李鸿章最后的背信弃义,我感觉他是处于局势所迫,清*的压迫让李鸿章不得不违反自己锁定目标下来的约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12:28
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想自己的*地位遭到侵害,所以背信弃义杀俘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12:29
这个相信李鸿章应该是迫不得已了,有时间这个俘虏可以不杀为自己用,有的时间俘虏会拖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