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7:32
相传在隋文帝年间,周村有一个姓李的掌柜,在齐州府经营一家叫“财帛永兴”丝绸店。他在农历七月二十一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却突然来了一个耄耋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诞辰。谁给我过,保证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为讨个吉利,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并根据梦中老者的嘱咐,燃放鞭炮,奉献香火,祭奠先祖。
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买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李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齐州济南府的家家店铺都效仿,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中记载:正月初五,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的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必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的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打开大门和窗户,燃放爆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迎来了财神,就会有送财神。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
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之类的口彩。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
直至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中,转到别家去了。
在我国民间还有祈财的习俗,担水进财就是其中的一种。相传过去有兄弟三个拆灶分家。分家时,哥仨都是穷汉,可是三年后,老三盖了房子娶了媳妇,老大和老二仍旧是穷打光棍。
除夕之夜,老三和媳妇办了桌年夜饭,请大哥二哥前来团聚。酒过三巡,当哥哥的争着向三弟请教:“你三年脱贫,可有啥秘诀?”老三笑而不答,老哥俩问得更紧。老三说:“这样吧,明天一早,我们各自去河里挑一担水来,见面后再讲。不过,一定要起早呀!”
第二天,曙色未显,“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熟睡的老大和老二吵醒了。想到要讨教“秘诀”,两人拿起扁担水桶,各去河边挑了一担水往三弟家走去。
乍进院门,只见老三早就把几口大水缸都灌满了。“你,你起得这么早呀?”两位老哥诧异道。
“对,这致富秘诀嘛,就是一个‘早’字。”就是要勤劳嘛。从此,他们天天坚持早起干活,夜黑歇工,三年以后,也都盖了房子娶了媳妇。
这故事传开后,老辈人都受到启发,每逢正月初一,都要儿孙摸黑早起,赶着去河边井边去担水,意思是开了个好头,坚持下去。谁起得早,谁家越兴旺,这第一担水也被赋予了“金银水”的美称,寄托着迎喜纳富的美好愿望。按规矩,还要将此水煮沸沏茶,先敬祖先。
据说挑这一担水时,还不许吭声,怕走了“财气”,由此形成的景观便是众人各干各的,互不招呼,只听见河边井畔和路上村里“叮咣叮咣”的水桶与铁钩的撞击声,此起彼伏,别有一番风趣。
与此相似,在华北地区,也有所谓“送财水”的习俗。大体是正月初二的早晨,卖水人挑一担水,水桶上还放几根柴火,推门走进人家宅院,高声喊道:“要水吗?”原来这几根柴火便代表“财”字。主人家连忙大声应道:“接财水,接财水!”意思是从这一担水开始,新年中的财富就会如流水一般源源流进家门,而卖水人照例可以从主人家获得一些额外的财水钱,倒是先发点小财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