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3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5:37
棉花黄萎病由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dahliaeKleb)和黑白轮枝菌(V.alboatrumReinkeetBerthold)引起,二者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我国主要是前者。分生孢子梗直立,长110~130μm,呈轮状分枝,每个孢子梗有3~4个分枝,分枝大小13.7~21.4μm.3~9.1pm,轮枝顶端或顶枝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3~9.1μm.5~3.Oμm。孢壁增厚形成黑褐色的厚垣孢子,许多厚壁细胞结合成近球形微菌核,大小30~50μm。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可形成特征性的培养性状。空气干燥时,孢子在瓶梗末端聚集成堆,空气湿润时,则形成孢子球。
棉花黄萎病菌变异性较大,存在着生理分化现象,不同地区菌种的致病力差异显著。美国曾报道有2个生理小种:T-9菌系(致病力强、落叶型)和ss-4菌系(致病力弱、非落叶型)。T-9菌系的致病力比ss-4菌系强10倍以上,可引起棉株大量落叶,在27.5℃下每升含0.001mol/L血根碱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紫外线照射下可发出蓝色焚光,而ss-4菌系则生长缓慢,无荧光反应。前苏联报道有3个生理小种:0号生理小种致病力弱,1号生理小种致病力中等,2号生理小种致病力最强。我国根据来自8个省(自治区)的10个菌系对3大棉种的9个品种(中棉石系亚1号、海岛棉8763-衣、中海130、陆地棉632-124、8004、Si-3、中棉3号、敬安508、徐州58)的致病力差异,分为3个生理型:
(1)生理型1号以陕西泾阳菌系为代表,致病力最强。
(2)生理型2号以和田、车排子两个菌系为代表,致病力弱。
(3)生理型3号包括河南安阳、河北栾城、永年、辽宁辽阳、江苏丰县、四川南部、云南宾川等地菌系,致病力中等。
致病力不同的菌系所引起的症状有所不同。例如,江苏省存在的3种类型菌系中,致病力强的Ⅰ型(落叶型)菌系,导致叶片严重萎蔫,并迅速脱落为光杆;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叶枯型)菌系,导致叶片局部枯斑或掌状枯斑,病叶枯死后易脱落,但一般不形成光秆;致病力弱的Ⅲ型(黄斑型)菌系,导致叶片出现*斑块,后发展为掌状黄条斑,叶片不脱落,早期不枯死。其中,Ⅱ型菌系和Ⅲ型菌系广泛分布于江苏各个棉区,而Ⅰ型菌系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南通市和常熟市。棉花黄萎病菌的寄主范围极广,已报道660种。其中农作物有184种。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茄子、番茄、瓜类、豆类、烟草和芝麻等,但不侵害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发病的适宜温度25~28℃,25℃以下和30℃以上发病缓慢,35℃以上时症状隐蔽,即隐症。多雨年份或适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其他影响发病的因素同枯萎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5:38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很高兴你选择使用百度问一问咨询项目!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在这里我携手广大的问一问,工作人员以及答主。对您表示由衷的感谢!!!
对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系统已经为您分配到最专业的答主,接下来的5分钟内,他会对你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解答,因为目前咨询人数较多,请您耐心等待一下。您可以查看- -下你的问题,补全资料或者对您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棉花黄萎病是由棉花黄萎病病原菌(黑白轮枝菌和大丽轮枝菌)引起、发生在棉花的病害。棉花在幼苗期几乎不会出现、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作的真菌病害,主要为害棉花的茎、枝、叶。一般在3~5片真叶期开始显症,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后田间大量发病,容易导致整个植株枯死或萎蔫。在中国只存在大丽轮枝菌。
棉花黄萎病在世界各主要产棉国均有分布;中国主要植棉区均有发生,北方棉区重于长江流域棉区。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第一大病害”,传播途径广泛,棉籽、病株残体、土壤、肥水、农具等多种媒介都可传播。危害严重,轻者叶片失绿变黄,蕾铃脱落严重减产,重者整株成片死亡,绝产绝收。因该病不易控制,被称作棉花的“癌症”。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需牢固树立“公共植物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的新理念,贯彻“预防第一,全面预防”的方针。坚持无污染原则的预防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农业和物理控制,辅之以化学控制。
提问棉花黄萎病恢复实验材料和办法
回答病原特征
中国棉区该病害病原主要为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该菌菌丝体白色,分生孢子梗直立,长110~130微米,呈轮状分枝,每轮3~4个分枝,分枝大小13.7~21.4×2.3~9.1(微米),轮枝顶端或顶枝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3~9.1×1.5~3.0(微米)。孢壁增厚形成黑褐色的厚垣孢子,许多厚壁细胞结合成近球形微菌核,大小30~50um。该菌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上致病力有差异。美国分化有T型和SS一4型(非落叶型)二个生理小种。T型引起的症状是顶叶向下卷曲褪绿,迅速脱落,后顶端枯死。SS一4型引致叶片主脉间呈*斑驳,向上稍卷,病叶脱落略缓,植株矮化。T型比后者致病力高10倍。前苏联分为0号小种、1号小种、2号小种,其中2号小种致病力强。我国分为3个生理型,生理型1号致病力最强,以陕西泾阳菌系为代表;生理型2号致病力弱,以和田菌系为代表;生理型3号在江苏发现与美国T菌系相似。
提问棉花黄萎病恢复实验材料
棉花黄萎病恢复实验办法
回答ZHIWUBAOHU 植物保护 !!! 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 张栋海 蔡志平 魏俊梅 李克福 彭 延 马 丽 宋 伟 , , , , , , (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 喀什 843901 ) 摘 要 :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和枯萎病菌具有 菌 Jaas ed1 菌剂 (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
明显抑制作用 , 可用于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 ,三 研究所提供 )。
师农科所通过 3 年 的试验研究 ,探索了 3 种 枯草芽孢杆菌制 1.1.2 供试棉花品种 (品系 )
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10 亿/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 中棉 41 号 、419 号 和 D-14 。
粉 剂 年 在四十四团 连 大杨树 号地防治效果较好 , 2013 9 1 7 1.2 试验设计
月、8 月份防效分别为 68.00%和 51.10% ; 但 在不同年份 、不 3 种菌剂分别设置为 3 个 处理 , 每个处理设相
同地块间防治效果差异较大 ; 亿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 200 /g
粉 剂 7 月、8 月份防效分别为 52.9%和 54.2% 。 新 型内生拮抗 应对照 (CK )处理 。 (1)10 亿/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 粉剂 : 年试验点设在四十四团二监区中队 号
细 菌 - 枯 草 芽 孢 杆 菌 Jaas ed1 菌 剂 防 效 分 别 为 50.0% 和 2011 1 地 ; 年试验点设在四十四团 连 号 地 ;
32.6% 。 各示范点处理产量较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其 2012 8 3 2013
中 ,二 监区中队 1 号地处理较对照增产 13.08% ,其 它各点增 年试验点设在四十四团 9 连大杨树 1 号地 、 四十四
产幅度在 3.50% ~ 7.67% 。 团 10 连 18 号地和 50 团试验站试验
回答亲,您这属于另外一个问题咯,可以结束咨询赞后追加问题后我将继续为您解答
提问做棉花黄萎病恢复实验的意义
回答我国棉花抗黄萎病研究在西南农业大学取得重大成果--该校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于最近获得了抗黄萎病育种新材料,为育成高抗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种质资源。
近日,由科技部下达、西南农大教授裴炎主持研究的这项名为“广谱抗真菌双价基因的筛选及棉花抗黄萎病的基因工程”研究课题通过农业部验收。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病害。通常情况下,感染黄萎病的棉株叶片会变黄干枯,植株生长受阻,结铃稀少,棉花产量锐减,品质变坏。由于在现有的育种资源中缺少对黄萎病抗性高的材料,大多数育成的推广品种难以抵御黄萎病的侵害。目前我国每年棉花黄萎病发病面积达3000多万亩,经济损失巨大。育成高抗病能力的遗传材料是使棉花黄萎病得以有效控制的关键,但由于目前陆地棉中可供利用的高抗黄萎病的天然种质资源匮缺,虽然经过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攻关,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仍未取得突破性成就。
从1999年开始,西南农大科技人员在裴炎教授带领下开始从事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取抗黄萎病育种新材料的研究。经过近3年的努力,他们从植物中分离克隆了具有抗病功能的基因8个,其中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改造了抗菌肽基因1个;构建了23个单、双价基因表达载体,建立了棉花高效遗传转化系并获得212个转基因株;筛选出了高抗黄萎病的棉花育种新材料。
据悉,该项研究所用的基因对人类和环境无害,种植转基因抗病棉株可少用或不用化学杀菌剂,既减少环境污染,又保证了棉花丰产。这项研究的目的基因具有广谱抗病性,所筛选克隆的基因和构建成功的双价基因表达载体可用于抗小麦赤霉病、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等其他作物抗病的基因工程中,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