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7: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50
跃马和卧马由于霍墓石雕群原是置于坟山上乱石之间的各种动物,在形象和动态上不受局限,因而造型手法与“马踏匈奴”雕像显然不同。这两件跃起的马和卧地的马,其体积都和真马相似。前者表现为腾越的姿态,后者则是卧地的形象,两马一动一静,神情各异。其中跃马更可说是一件艺术性很强的作品。马高145长240厘米,从形体上可以看出,富有才能的汉代雕刻家,在决定雕制一匹放牧在祁连山间的跳动着的牧马这一题材后,为了克服在雕刻工具上的局限,特从深山岩石堆中,寻找出与此题材相近的天然石块,象形地进行适当的加工。首先从这类马的观察中,体会到它的神态和习性,把握形象,利用原石块的某些类似处,以简要概括的手法,雕出一匹矫键刚强的马在那将腾起的瞬间形象,令人仿佛听到它的嘶叫声并看到难以驾驭的激动神态。从头部的偏斜和口鼻颤动的刻画上,突出地表现了野性的马在跃起时所具有的雄强博大的生命活力。同时,马的四肢虽未雕空,仅仅表现为浮雕形式,但却丝毫未削弱整体造型的立体感。从一般的石雕制作应以体积坚实为必要条件来衡量,对于保留在前腿间与脖颈相连接的自然石块的处理,却正助长了马的跃动的强力。总之,这种善于利用原石块,扼要地雕刻出关键性的细部,化顽石为活的生命的卓越才能,以及灵活地运用圆雕、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使作品在面与线、粗与细,简与繁的对比关系上,都能配合得很得体,这一切都显示了汉代匠师们在构思和创作过程中的睿智和才华,也正是他们给后代遗留下来了有益的范例。
卧马这一制作从外形看,似是一匹卧地休息的马。但汉代雕刻家并未简单地来处理这一形象。因为如按照马的习性,不可能像牛羊那样长时间卧在地上,所以卧马虽暂作卧状,却显示着由卧而起,即由静而动的动势。在雕刻手法上,没有因袭跃马大部分利用原石自然形象的方式,而是作了较大的加工,仅在马的臀部,可以看出是保留了原石块的断面。在那大而平的立面上,正好表现出肌肉坚韧的后躯体积。雕刻者细致地刻画,是在马的头部和前腿。为了显示出马在静止中即将发生的动作,有意使马头微微偏斜,并配合以右前腿后屈,这就不仅表达了即将立起的动态,而且在马的外形上也有了生动的变化。同时,一般立体圆雕所应细心追求的完整的体积感,也很突出地表现在卧马的形象上。从腿部以至整个躯体所形成的大的体、面的处理,大大增强了马的雄健的体质和神态。一种艺术的真实不同于自然的真实的表现手法,明显地体现在卧马的造型上,这主要是由高度的概括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