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怎么读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18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22

一、苏东坡的“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为世所称道。
他说:“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他读书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不过,他的第一位老师张方平觉得很不可理解,因为张方平读书都是一次过,他的特长是速记,能过目不忘。但后来张方平发现苏东坡一遍又一遍读还真比自己读出了新意,也常会有更深刻的见解。
二、解读:
苏东坡读书有三个层次。
例如:
他被贬黄州以后有了时间看书,第一遍是通读,然后第二遍精读,到第三阶段是出神入化,运用自如。苏东坡在黄州静心读书的地方如临皋亭、安国寺,都是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地方。去年我特地去黄冈求证:黄冈中学如此优秀卓越,是否和苏东坡有关,因为临皋亭在黄冈中学的老校区中的小山岗上。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安国寺是他沐浴静心思索和读书的地方,安国寺的命名就是因为宋朝名相韩琦苦读而被皇上封“安邦治国”之美名。建于唐朝的安国寺在黄冈的安国寺路上,现还保存着古寺的原貌。
他的诗歌创作也有三个阶段。例如据苏东坡的晚年自撰的东坡志林中所描述的,在游庐山时写的第一首诗是“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经历了庐山的深入了解后他复作绝句:“自昔忆清尝,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最后苏东坡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22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苏轼文集·《记黄鲁直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23

苏轼据说是“八面受敌”法,一本书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学习,所以有人说苏轼读书,越读越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2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