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0:04
郑谷诗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写景咏物、感时伤事、寄赠献酬等三类,其中写景咏物诗80余首,感时伤事诗90余首,寄赠献酬诗140余首。难能可贵的是:其感时伤事诗尽管多抒写自己的情绪,但对民生疾苦多有反映,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在郑谷的诗集中,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是写景咏物诗,尤其是咏物诗。“此类诗世所盛传,《鹧鸪》《燕》《海棠》等篇著。皆颜有韵致,传神写照,不即不离,从旁烘托,切时切地,景物之特征与创作之风格皆得突出,并不拘于比兴寄托。若但以物观物,读其诗,美感每油然而生。然亦有寓意深刻,感慨系之者。”
郑谷绘图
1.咏物诗——独具深意,震撼人心
郑谷的咏物诗共40余首,最为有名的是《鹧鸪》。郑谷的咏物诗偏重“写意”,多达30余首“刻画”较少,只有《鹧鸪》《燕》《锦二首》《鹤》《鹭鹫》《山鸟》《苔钱》等几首。并非清人查为仁所言:“咏物有两种:一种刻画,似画家小李将军,则李义山、郑谷、曹唐是也;一种写意,工者颇多,要以少陵为宗。”其刻画之咏物诗,当以《鹧鸪》为代表。诗云。
郑谷的《鹧鸪》
全诗虽虚实结合,却只有颈联为虚写。郑谷因之得名“郑鹧鸪”,全在刻画之贴切:“首二句赋鹧鸪,言平芜春暖,锦翼齐飞,颇似山鸡之文采。三、四句虚咏之,专尚神韵。鹧鸪以湘楚为多,青草湖边,黄陵庙里,在古色苍茫之地,当雨昏花落之时,适有三两鹧鸪,哀音啼遍。故五、六句接以游子闻声,而青衫泪湿,佳人按拍,而翠黛愁低也。末句言春尽湘江,斜阳相唤,就题作收束而已。”梅成栋以为颔联写得最好:“三、四句一往有远神,耐人百回读。”
一只鹧鸪
事实上,颔联妙在:以“雨昏”“花落”“鸟啼”,营造出一派凄迷哀婉之象。自然意象“青草”“湖边”与人文意象“黄陵”“庙里”,两者相辅相成。一青一黄,一葱郁,一衰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历史的沧桑感铺天盖地而来。而作者却巧妙地“以物色衬地名”,浑然天成。不仅如此,尾联亦颇见功力。妙在“相呼相应湘江阔”之句,作者深谙音律之美,以三个“xiang”音连缀,既写出鹧鸪的群聚习惯,又点明地点,将作者自身介入到诗歌意境之中。“竹深日向西”,“苦竹”虽为竹名,但正因为这一音之谐,又正好映射出作者的心境:夕阳西下,倦鸟归林,而游子落,无家可归,念之断肠。
一群鹧鸪
关于《鹧鸪》一诗,施蛰存先生的见解别具一格:“这首诗完全是咏物诗,八句全是赋体,不过描写鸪而已。‘雨昏’‘花落’一联很好,但用来咏杜鹃也未尝不可。在郑谷的诗集中,这首诗并不是最好的,更不能以此诗为他的代表作。但一时有‘郑鸪’之名,倒反而把他的好诗埋没了。”其刻画之咏物诗,《燕》亦当与《鹧鸪》相媲美。诗云。
郑谷的《燕》
吟诵之间,燕子的神态,如在目前,惟妙惟肖。“‘郑鹧鸪’又可称‘郑燕子’。”当哉,陆次云之言!《燕》之妙在:其一,结构分明。诗人以总分结构叙写,首句总括燕子的命运,作者显然将自己的情感投注其中,在作者看来,自己就是一只燕子,为了说不清的目标而终年劳碌,第二句紧承首句为全诗定下基调。其二,叙事宏大。诗歌的颔联从大处着眼,运用色彩对比自然与人文意象对比低飞之态,乱入楼栋正是一个汲汲于仕进的举子形象。“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乃诗中名句,一“窥”字,尽显燕子的情态。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辛勤的举子形象。
古代诗人
其三,摹写入妙。纵观全诗,句句刻画春燕,摹神写行,尽得其妙。其四,以物拟人。“绮才藻思而含悲辛”,移情于燕子之上,抒发自己的落第之思乃至生命之感。总之,郑谷偏重于刻画的咏物诗,既能巧妙地将主观情感投射于所咏对象之上,在刻画对象特点的同时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融合自然,又极大地增添了诗歌的艺术张力。
参考资料
·《唐诗百话》
·《寒厅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