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小时前
愚观(《李明书徐渭小品文四则》)中,李明的书法作品令人赞叹,洋洋洒洒,数以千字,一气呵成,精微入扣,法度谨严,始终如一。在当今日新月异、浮躁功利的时代,能以小楷成文者已属罕见,李明却能平心静气,独树一帜。他的书法作品令人羡慕,仅能赞颂。
李明的艺术实践之路充满探索,从元代的赵孟頫走向宋代的米芾,再从宋代的米芾走向唐代的张旭、怀素、褚遂良,近期则研读“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等魏晋名士的字帖。他的书法作品乍看有魏晋风韵,但细细品味,却深得唐人(如褚遂良、怀素)、宋人(米芾)、北朝人作品(如魏碑)之精髓,兼众家之所长,显示出李明高明之处。
李明的书法作品追求纯粹之美,无论是大字还是小字,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都力求用笔简练,墨线纯粹。乍看流丽雅致,细品则简静、萧散、空灵、纯净,这是其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李明的书法作品充满沉静,一如他的个性。在沉静的背后,是跳荡、激越的灵魂。他的书法作品看似简静平实,细品则蕴藏着张力、动感和变化,达到了动与静、刚与柔、张与弛、虚与实、单纯与丰富的平衡。
在艺术的舞台上,李明展现了灵魂的最高境界。他的作品精微而广大,既展现了细腻与丰富,又体现了广阔的视野。正如他的人格魅力,既深邃又宽广。
李明在书法领域多有建树,行草、楷书各有千秋,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他的楷书碑法浓郁,墓志之趣尽在其中,且已跳出早期以元明为基调的阶段。魏晋楷法是他必经之路,他已深入殿堂,苦心研习,临习不辍,达到了上乘之法。加上行草二脉的融通,使他的书法作品灵动而严谨,古拙而飘逸。
李明的“二王”风格的行草在当代中青年书家中独占鳌头。他深得“二王”结字的要领,能将“二王”字形的微妙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字法和笔法来看,李明在当今书法家中实属难得。他对魏晋书法风格气韵的把握,让众多“二王”追随者羡慕不已。
李明的书法诸体皆擅,小楷强调骨法用笔,气韵高古,章法自然天成,笔下隐然有魏晋风度。他的赵吴兴风格小楷通篇严整工致,深得松雪三味。在北朝墓志的浸淫多年后,他对《司马景和妻墓志》《吐谷浑墓志》等作品最用功。近来,他上溯魏晋人楷法,专心研习王右军(王羲之)的楷书,欲直达本源,不断发掘其中的丰富内涵。
李明的书法作品展现了他的文人情趣,疏峻跌宕,刚劲峭拔,给人以隐秀清虚之感。在追求刺激视觉效果的当下,李明的作品难能可贵,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孔子曾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李明的书法作品既有妍美,又见骨隽,兼有文质之风,展现了君子之风。
李明的为人体现了君子之风,待人真诚,胸怀坦荡,既有涵养,又有真性情。他的书法作品与人格魅力相辅相成,展现了简洁淳雅、隐秀清虚的风格,令人敬佩。
李明,唐太宗第十四子,妃元氏,母亲杨氏原是巢剌王李元吉之妃。显庆年间,授梁州都督,后历任虢州、蔡州、苏州三州刺史。诏令继巢剌王李元吉后。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在武后的授意下,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后来唐高宗哀悼弟弟,将黔州官僚全部免职。景云元年(710年),将李明灵柩运回京师,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