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陆必得旅游规划)
今年暑期,旅游消费市场表现抢眼,多家景区围绕避暑、亲子、夜间等消费热点,融合文化元素、优化游玩线路、丰富旅游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加大夏季文旅产品供给,激发暑期文旅消费活力。
最近,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表示,很多景区不再局限于观光,而是通过营造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新玩法等,在“风景之上”附加更多创新项目,在“风景之外”新增更多消费场景,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提升景区餐饮、民宿、文创等“二消”供给。
-01-
做优亲水经济,融合科技手段
炎炎暑期,以“水”为核心的消费市场大放异彩。水上乐园、天然浴场、峡谷漂流等共同组成多元化的夏日消暑矩阵,亲水经济火热。
暑期,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打造的多空间、多场景融合消费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这是一个集主题文化、水上游乐、节庆狂欢、缤纷演艺于一体的城市娱乐空间。”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负责人介绍,全园共有35个水上娱乐体验项目,可满足全年龄段游客需求,园区内九大亲水体验空间可供“打卡”,其中,游客可在近万平方米的“玛雅海滩”欣赏落日余晖、在无边际的“克莱茵蓝”泳池徜徉、在400米的“丛林秘境”体验漂流。
同时,水公园还以园区山景、水景为画布,推出光影秀《超凡未来》,在水上架起单体悬浮式360度旋转飞行舞台,展现古老的玛雅文化与现代文明科技的碰撞。
@北京欢乐谷happyvalley
暑期,天津泰达航母主题公园迎来众多军事爱好者和亲子家庭。“基辅号”航空母舰、驱逐舰、潜艇共同组建了一支较为完备的“航母编队”,迎接八方游客。景区恢复了国产退役护卫炮艇的动力功能,使其再度“启航”。在航母甲板以及园区内各个向海的点位,游客可以观看护卫艇360度环绕航母、潜艇、驱逐舰编队舰只“巡航、护航”,多角度全方位领略动态“航母编队”的威武雄姿。
泰达航母主题公园还推出由喷气飞艇、摩托艇、水上气垫车、水上飞人、水陆两栖车、水上超跑、动力三角翼、小坦克等一系列海陆空游艺项目组成的海上动感体验区及以焰火为核心、以“基辅号”航母为载体的第二季“夜上津门 焰遇航母”夏日音乐焰火秀。短短40分钟内,数万发烟花礼炮发射,“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烟花轮番上阵,焰火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炫酷音乐融合,以国风式浪漫解码“国潮正当时”。
-02-
探索演艺经济,赋能夜间消费
近年来,各地景区依托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数字技术加持,积极探索演艺经济,不断创新夜间消费场景。
立足于陕西延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陕西金延安景区推出大型红色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该剧按照“背靠大事件、深挖小情节”的创作思路,通过一段段饱含民族大义和人间深情的故事、100多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以沉浸式演出、行走式观看及体感互动等多重体验,带领观众走进延安时期的历史事件。
“演艺嵌入了延安浓郁深厚的红色文化,通过生动展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使游客得以深度了解延安时期的艰辛奋斗历程,切实感受剧中蕴含的爱国热忱、崇高信念以及无私奉献精神。”陕西旅游集团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小强介绍,暑期以来,景区游客接待量持续攀升,该剧演出现场游人如织。
@陕西旅游集团
今年暑期,金延安景区还围绕纳凉、避暑、亲水、夏食、夜游等主题,打造了金延安消夏音乐节,为延安夜经济注入新活力。
“美食、夜游、音乐节、露营等,成为景区的‘搭子’,深度组合和融合的项目,极大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孙小荣说,近年来,山东日照金沙滩、宁夏沙坡头等景区也通过搭建音乐舞台、组织星空演唱会等形式布局场景化新业态,满足游客“玩转场景”的新需求。
-03-
创新体验经济,挖掘在地文化
当前,旅游消费正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各景区深入挖掘在地文化,推动文商旅融合,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满足消费者品质化、多样化需求。
在山东济南章丘明水古城泉水度假区,章丘铁锅、章丘梆子、龙山黑陶等非遗项目成为点睛之笔。在北京,古北水镇推出京剧、传统杂技表演及风筝、剪纸、扎染等非遗体验项目。
非遗和旅游的融合,不仅催生了更多独具意蕴的旅游产品,创新了旅游业态,丰富了旅游供给,也激活了数量巨大的非遗资源。
@古北水镇旅游
安徽黟县作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针对暑期市场,当地主管部门和景区制定了“跟着非遗游黟县暑期打卡计划”,其中,宏村非遗研学基地设置了闹灯会、徽州剪纸、徽州楹联匾额等9个项目的体验课程,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徽州三雕、花灯制作、徽州糕点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
孙小荣认为,做足文化和旅游的体验感,对于目的地和景区而言,是一种双向联动和双重共赢。“因为这将激活更多的文化资源,派生出更多的在地化体验,吸引更多游客亲身体验,最终带动当地文创、特产等产品的跨空间销售,实现在地化的消费转化。”孙小荣说。
“文化遗产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动能之一,要让游客看见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传承,更能看见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对于文化资源的“活化”,要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要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重构功能、重建价值。
资料来源丨中国文化报
声明丨图片基于CC0协议授权/仅供参考学习/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