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年代感的街景、闪烁的霓虹灯、璀璨的烟花,漫步于此,仿佛走进电视剧《繁花》故事里,让游客“一秒入戏”……这是上海影视乐园内的奇幻一景。今年暑期以来,该园以“影视场景+现象级影视IP+沉浸式业态”,给予游客“身在影视剧中”的新体验,为上海这座电影之城带来夜生活的新模式。“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国内夜经济市场规模已超50万亿元,而文旅融合则是夜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上海影视乐园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卢绪玲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在版权开发中将影视IP与旅游项目深度联动,不仅能丰富夜经济的内涵,还能延长影视的生命周期,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近年来,夜间文旅经济发展备受重视,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启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打造具有文化魅力的文化体验地、旅游目的地,夜间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开发特色景区
当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月亮河休闲小镇上的街灯次第亮了起来。漫步小镇的文玩淘宝街区,不仅能在古玩摊位里“淘宝”,还能选购各类文创产品、体验掐丝珐琅等非遗技艺、欣赏散立于街区的雕塑作品。
游客在北京通州月亮河小镇体验掐丝珐琅非遗技艺。本报记者 窦新颖 摄
“这些书法类文创产品都是我们自己书写、制作的。看,这个小挂件,还有这个冰箱贴,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文创产品摊位前,摊主热情地向游客介绍产品。这个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文化小镇,是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的取景地之一,因独树一帜的艺术气息成为网红“打卡”地。
而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景区利用游船场景,尝试拓展数字化演艺新空间。“我们利用贝壳剧场、河道、游船空间开展文艺活动,如今年七夕,联合北京音乐广播‘FM97.4’开展歌会现场直播,广受好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新媒体经理张晓宇告诉本报记者,游船还开展宋代点茶等非遗体验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参与。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景区还开通了前门到亮马河蓝港码头的专线。
7月27日,以夜游“黄河路”为主题,上海影视乐园开启了“喵星人狂欢夜”活动,把形式多样的文旅业态有机串联起来,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全覆盖,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活力。“乐园拥有1:1还原的《繁花》故事发生地黄河路,并且配套有快照拍摄服务、年代特色小吃售卖等,重现上世纪90年代黄河路上的人情味和烟火气。黄河路夜经济的热度吸引各界目光,全网关注度超过5000万次。”卢绪玲介绍,此外,乐园还推出了多样的街区沉浸式演艺,每晚有20多名专业演员跟观众在多处地点进行互动。乐园内的思特奇酒店以“戏剧”为内核,客人可以参与戏剧表演。在《新世界》沉浸式戏剧庄园,观众是故事的共同创作者与亲历者,在此能获得个性化体验。
游客参与上海影视乐园内的沉浸式演艺活动。金杰巍 摄
这样的景区,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各具特色的夜经济特色街区吸引了大批游客,特别是影视类街区夜经济,正逐步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
经济效益可观
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已经先后遴选出3批共345个集聚区,并印发《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引》,加强对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支持,引导集聚区基于自身文化、历史、人文风情、地域特色等,有机植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旅业态,因地制宜举办特色文旅活动。
“集聚区逐步成为文旅消费最活跃的区域,成为各地经济的新增长点,成为提升城市活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新引擎。”在文化和旅游部此前举办的今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傅瀚霄介绍,今年“五一”假期,345个集聚区夜间客流量达到7257.58万人次,同比增长6.9%。
同时,国内众多景区也在积极创新夜间文旅融合模式。“影视与旅游的联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宣传成本,迅速将文化、情感与游客体验进行全方位对接。而年轻群体对新颖、个性化文旅体验的追求,使得影视乐园的夜间项目受到热捧。夜经济不仅延长了乐园的营业时间,增加了收入来源,也带动了住宿、餐饮等业态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卢绪玲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影视乐园文旅消费逆势增长30%,日均营业额激增超过250%,“喵星人狂欢夜”活动首日客流量突破4000人次,为开园24年来夜场人次之最。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充分展现了上海影视乐园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活力。
探寻新型业态
刚刚过去的暑期,游览夜景、观看演出成为越来越多人避暑休闲的选择。为推动夜经济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多项工作。傅瀚霄介绍,具体举措包括指导有关机构发布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指南,为游客提供夜间文化和旅游目的地选择;支持集聚区根据自身类型特点,举办国风国潮、艺术时尚、演出展览等主题特色消费活动;引导集聚区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培育新业态,创新消费场景;组织各地丰富夜间文旅产品、开展消费惠民活动。
聚集区也在积极创新开发模式。张晓宇介绍,今年“五一”、端午假期,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通过周年庆特惠活动,以及与蓝港商区、商业品牌的积极联动,有效提升游船活动体验,扩大影响力。“未来,我们将秉持多尝试、多合作的态度,积极与周边商区、商户、品牌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夜经济发展。”
基于影视IP打造的景区,则在版权开发上做文章。“应紧紧围绕影视内容,抓住核心,注重超沉浸的影视体验,才能开发出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卢绪玲介绍,上海影视乐园从建立文旅生态产品体系的角度出发,定位为“IPAI星球乐园”,依托品牌自身的影视基因,探索“影视+”文旅新生态,着力打造“影视+演艺”“影视+研学”“影视+红色IP”“影视+节庆活动”“影视+生活方式”五大产品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矩阵。同时,影视IP与旅游项目联动,还需要确保所有版权使用合法合规,与版权所有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同探索版权价值最大化的商业模式。卢绪玲举例,在《繁花》热播并掀起取景地“打卡”热潮时,乐园方和版权方就对文旅项目制定了严谨的开发方案,如严把场景复原质量关,以达到让游客“一秒入戏”的效果。
此次夜场的开放,是上海影视乐园的一次尝试。对于未来之路,卢绪玲有多种设想:结合影视IP,增强影视作品与实地场景的联动,形成独特的夜间文旅品牌;利用AR、VR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沉浸式夜游体验,拓展年轻客群市场,推动影视乐园夜经济蓬勃发展。(本报记者 窦新颖)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版权“点亮”夜经济)
(编辑:晏如 吕可珂 审校:冯飞)